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夔

左民安

这个“夔”字读作kuí,本为象形字。①是金文的形体,是传说中的山中怪物,上部为有角的头,中部有尾,下部是一只脚。②是小篆的形体,变得虽很复杂,但仍能看出上为“首”下为“足”。③是楷书的写法。

《说文》:“夔,神魖(xū)也,如龙,一足;从夂,象有角、手、人面之形。”“夔”的本义,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山中怪物。许慎说的“一足”,是拘泥于字形的侧视而生的误解。《韩非子·外储说》:“夔(夔为舜臣)非一足也,一而足也。”这是说:夔不是只有一只脚,而是说有夔这样一个人也就够了。由神话演变成了史实,晚周的思想家又加以附会。在商周时代的“彝”器上多雕铸其状作为文饰。

“夔夔”一词,义为“敬惧的样子”,如《尚书·大禹谟》:“夔夔斋栗。”“斋”为恭敬,“栗”为害怕。

“夔牛”则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高大的野牛,如《山海经·中山经》:“岷山,……多夔牛。”郭璞说:“今蜀中有大牛,重数千斤,名曰夔牛。”这种牛似乎谁也没有见过。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字形及本义:

甲骨文像有角、手、足和人面之形,用以表示山怪。金文与甲骨文相似。小篆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文》:“夔,神魖也。如龙,一足,从夕,象有角、手、人面之形。”“夔”的本义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山怪”。

字义演释: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山怪。名词。《国语·鲁语下》:“木石之怪曰夔、魍魉(山里的精怪叫夔、魍魉);水之怪曰龙、罔象(水里的精怪叫龙,罔象)”《庄子·达生》:“桓公曰(齐恒公说):‘然则有鬼乎(这样,那么还有鬼吗)?’曰(告敖回答):‘有(有)……水有罔象(水里有水鬼罔象),丘有宰(丘陵里有山鬼宰),山有夔(大山里有山鬼夔)。’”

——王朝忠《汉字形义演释字典》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

【加载评论 】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关于汉典
  • 版权声明
  •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179号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