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字:寒
左民安
这是“深秋鸣寒蝉”的“寒”字。“寒”字在甲骨文中尚未发现。金文①的形体结构较为复杂,其外部是一个房屋,屋内的中间是面朝左站着一个人,一只大脚睬着两块冰(即两横),真是寒从脚起,虽然在人的周围塞上了四把草,这又能挡住多少寒气呢?小篆②是继承金文的写法,各个组成部分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③是楷书的形体,变得完全走样了。
“寒”的本义就是“寒冷”,如《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大意是:冰是水凝结成的,但它却比水寒。寒能使人发抖,而忧惧也能使人发抖,所以“寒”字亦有“害怕”义,如《战国策·秦策四》:“粱氏寒心。”也就是说:梁氏(魏国)很害怕。逢贫必寒,所以“贫困”也可以称“贫寒”,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叔一寒如此哉!”“寒玉”一词是古代常用的,泛指美玉。但是李群玉的《引水行》“一条寒玉走秋泉”中的“寒玉”,也当“美玉”讲吗?错了。这里的“寒玉”是指“水”。“仪冠凝寒玉”中的“寒玉”又是什么意思呢?这里却是指清俊的容貌。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会意字。本从宀,从,从人,从
(“冰”之本字)。像人垫着、盖着草待在屋子里,外边有冰。在隶书中,草形和人形凝固在一起,形成“
”;像冰的部分原像两横或“
”,到楷书中变为二点。本义是寒冷。《说文》:“寒,冻也。从人在宀下,以
荐覆之,下有
。”(“
”与“艸”,即“草”同义)段玉裁注:“冻当作冷。”《书·洪范》:“曰燠曰寒。”《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引申为感到冷、寒冷的季节、贫困、卑微、恐惧、凄凉、枯萎等意义。(张玉金)
——《字源》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