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開卷有益  > 正文

“轴轳”与“藨蓘”——通假字释义之辨

星少

现代汉语中有许多词是直接从古汉语平移过来的,但是古汉语有通假字的现象,这给现代汉语的解释和运用带来了麻烦。

通假字有本字和通假字之分,那么现代汉语在继承古汉语的时候,是以本字为准还是以通假字为准呢?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代替“悦”表达愉悦、快乐的意思。现代汉语从来不会据此就说“说”字有愉悦、快乐这个义项,因为都知道“说”不过是通假字,本字其实是“悦”。这就是以本字为准的解释原则。这种解释方法注意到了通假字和本字只是音同或音近,在意义上没有必然关系,所以将它们清楚地分开。然而,有时候解释者不能把二者的意义清楚地分开,就会倾向于以通假字为准的解释原则。

比如,“轴”本是指穿在轮子中间的圆柱形物件;“轳”本是指古代绞车牵引水桶自井中汲水的工具,常组词为“辘轳”。“轴轳”一词,应当也是指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装置。但是百度汉语和百度百科对“轴轳”的解释却是:“船舵和船头。指代船只。”详见:

所引用的“轴轤千里,名卒亿计”、“而其轴轤之所负,橦樯之所御”、“万里巴江引轴轤,朝离瞿塘莫荆巫”中“轴轳”表示的确实是船只的意思。“轴轳”怎么可能无故生出船只的意思呢?唯一的解释就是这里的“轴轳”都是通假字,本字是真正表示船只的“舳(zhu)舻”。古代把船尾叫做“舳”、把船头叫做“舻”,“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这是苏轼的名句;而王粲的“轴轤千里,名卒亿计”有些版本用的正是“舳舻”。如果看到“轴轳”因为音近代替了“舳舻”就要赋予它指代船只的意思,是否也要因为“说”代替了“悦”就赋予“说”愉悦、快乐的意思呢?显然,不以本字为准而以通假字为准的解释方法是有问题的。

通假字是古人由于种种原因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有说法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错别字),实际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将错就错,于是积非成是,通假字就有了产生本字意义的可能,从而可能会真正取代本字。但是这种情况的产生是有条件的。

比如,“藨”(biao)本来是一种草的名字;“穮”是耘田除草的意思,古人常用“穮蓘”(“蔉”即以土壅苗根)一词表示耕耘劳作,或者引申为努力治学。如《左传·昭公元年》:“譬加农夫,是穮是蔉。”清代姚鼐《许秋岩太守问耕图》:“慷慨建树穷岁月,譬如穮蓘亦有年。”由于同音的关系,“藨”代替“穮”的情况也很常见:宋陆游《戊申严州劝农文》:“服劳南亩,各终藨蓘之功。”清孙枝蔚《刘殷授七子经史图》:“学复贵精专,甫田费藨蓘。”张岱《家传》:“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尚不敢不勤。”在解释这些句子时,如果按照以本字为准的原则,就要明确指出“藨”通“穮”,注意厘清二字之间的关系。而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卷对文言文阅读题张岱《家传》中“藨蓘”的解释是简单的“耕耘”,没有提及其中的通假关系。这跟把“说”简单地解释为“愉悦、快乐”有什么区别呢?可能高考卷的编者认为,“藨蓘”属于“积非成是”情况的一例,使用过程中已经代替了“穮蓘”,可以直接赋予“藨”以耘田除草的意义。而笔者认为,要想在注释的过程中直接赋予通假字以本字的意义,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通假字本来的意思已经不再使用,否则二者很可能会冲突;二是本字逐渐不再被使用,否则通假字和本字平等共现很可能造成混乱。“藨”是否满足这两个条件呢?首先,“藨”作为一种草的名字确实已经极少使用了,一般“藨”出现的时候都不再指草,而是用于表示耕耘劳作,可以说使用上已经逐渐固定化了;但是“穮”是否已经退出了呢?没有任何证据能说明这一点。“藨”“穮”都是生僻字,用得都很少,没有理由说“穮”在使用上完全让位给了“藨”。直接用“耕耘”解释“藨蓘”,等于是把“藨”放在了与“穮”平等的位置上,就好比把“说”放在了与“悦”平等的位置上(当然,“说”字的本义使用得更多,这一点与“藨”不同)。其结果是,为“耕耘劳作”这个意义创造出了一个新词“藨蓘”,而且“藨蓘”取得了与“穮蓘”平等的合法地位。这样做是否合适呢?

不过,至少可以断定把“轴轳”直接解释为船只的做法是错误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舳舻”仍在使用,更重要的是,“轴轳”原来的意思也还在使用。张岱《家传》云:“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意为张岱的祖父在龙光楼上读书,叫人撤走了梯子,用“轴轳”传递饭食,不下楼有三年时间。在楼上读书,怎么可能用船只来传食呢?显然,这里的“轴轳”就是原来的轮轴装置的意思。如果要给“轴轳”一词作解释,就必须考虑到这些方面。

总而言之,坚持以本字为准的原则是最保险的。这要求我们在解释字词时,要善于把握古今词语的流变,敏锐地洞察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通假字的现象,要能找准本字,尽量揭示本字与通假字之间的关系。否则失之毫厘,可能会差之千里。

投稿人:星少微信号:volcano_star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

【加载评论 】

  • 粤ICP备10071303号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