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字:驹
左民安
这是“白驹过隙”的“驹”字,本为形声字。①是金文的形体。左边是“句”,表声;右边是“马”,表形。②是小篆的形体,“马”移于左边,其义不变。③是楷书繁体字。④为简化字。
《说文》:“驹,马二岁曰驹。”可见古代的驹有齿龄的限制,到了后世则称“小马”为“驹”,如《诗经·小雅·角弓》:“老马反为驹。”“少壮的骏马”亦可称“驹”,古代也常以驹比喻“少年英俊的人”,如《后汉书·赵熹传》:“名家驹,努力勉之。”也就是说:(你是)名家的英俊少年,应当努力勤勉。古籍中的“驹齿”,并非指马驹的牙齿,而是指儿童的“乳齿”,
因为驹有“小”义,如《北齐书·杨愔传》:“此儿驹齿未落。”也就是说:这孩子还没有退奶牙呢。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形声字。从馬,丩(句)声。西周时声旁丩或句一般放在左边,而春秋以后声旁句一般放在右边。战国时“駒”字也可以从简写的“馬”字写作,但隶楷阶段的字形则仍然保留了这个字的原始结构。《简化字总表》规定“馬”作偏旁简化为“马”,故“駒”字类推简化为“驹”。本义为二岁的马,幼马,泛指幼兽。《周礼·夏官·校人》:“春祭马祖,执驹。”郑玄注:“郑司农日:二岁日驹。”《庄子·天下》:“孤驹未尝有母。”《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引申为少年英才。《汉书·刘德传》:“德字路叔,修黄老术。少时数言事,召见甘泉宫,武帝谓之‘千里驹’。”颜师古注:“年齿幼少,故谓之驹。”(孟蓬生)
——《字源》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