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kuǎi

ㄎㄨㄞˇ

部首 艸

部外 9

總筆畫 13

蒯 𦬿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6CCB

上下結構

1212212512254

五筆

倉頡

鄭碼

ahmc

tybe

eilx

拼音 kuǎi

注音 ㄎㄨㄞˇ

部首 艸 部外 9總筆劃 12

擴展B 26CCB筆順 1212212512254

𦳋 基本解釋

● 𦳋

kuǎi ㄎㄨㄞˇ《廣韻》古壞切,去怪見。又《集韻》苦怪切。微部。


  1. 同「蒯」。草名。《説文•艸部》:「𦳋,艸也。」
【漢典】
【申集上】【艸】 𦳋·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𦳋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𦳋·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唐韻】古壞切,音怪。草名。

又【集韻】苦怪切,音塊。【說文】與蒯同。

【漢典】
【卷一】【艸】

𦳋 《說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艸也。从艸㕟聲。苦怪切〖注〗臣鉉等案:《說文》無㕟字,當是㝮字之省,而聲不相近。未詳。蓾,𧀦或從鹵。

《說文解字注》

(𦳋)艸也。左傳引詩曰:雖有絲麻,無棄菅蒯。李善引聲類曰:蒯艸中爲索,苦怪切。史記馮驩有一劒,蒯緱。裴駰曰:蒯,茅之類,可爲繩,其劒把無物可裝,以小繩纏之也。从艸㕟聲。按説文無㕟字,而爾雅有之。釋詁曰:㕟,息也。音義曰:㕟苦怪反,又墟季反。字林以爲喟,𠀌懷反。孫本作快。郭又作嘳。按㕟字今不可得其左㫄所從何等,字之本訓何屬,但其古音在十部甚明。説文𦖥𦳋皆以爲聲,而𦖥字亦作聵𦳋字。逸詩與萃匱爲韵,皆在十五部也。不知何時𦳋改作蒯,從朋從刀,殊不可曉,葢本扶風䣙鄉之字誤。䣙讀若陪,在第一部第六部,與十五部相隔絕遠,而誤其形作蒯,且用爲𦳋字,不可從也。玉篇引無棄菅𦳋不作蒯。苦怪切。

【漢典】

𦳋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蒯
𦬿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䓒(kuai3)
    2. 㨤(kuai3)
    3. 擓(kuai3)
    4. 蒯(kuai3)
    5. 㔞(kuai3)
    6. 㧟(kuai3)
同部首
    1. 荮
    2. 蘓
    3. 蒽
    4. 䕟
    5. 芝
    6. 苯
    7. 荎
    8. 䕓
    9. 蕭
    10. 葪
    11. 荋
    12. 莜
同筆畫
    1. 锕
    2. 棝
    3. 䙶
    4. 絴
    5. 䇍
    6. 䏿
    7. 蛟
    8. 軥
    9. 䧴
    10. 愧
    11. 揳
    12. 阓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