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斗

部外 8

總筆畫 12

𣂁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3080

左右結構

133415344412

五筆

倉頡

鄭碼

diqf

moyj

ggte

部首 斗 部外 8總筆劃 12

擴展B 23080筆順 133415344412

𣂀 基本解釋

● 𣂀


  1. 同「𣂁」。
【漢典】
【卯集下】【斗】 𣂁·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𣂁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𣂀」字頭,请參考「𣂁」字。)
【卯集下】【斗】 𣂁·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唐韻】吐彫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彫切,𠀤音祧。【說文】斛旁有𣂁。【正字通】古量器也。【前漢·律歷志】量者龠合升斗斛。其法,用銅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其上爲斛,其下爲斗,左耳爲升,右耳爲合,龠其狀似爵。以縻爵祿。○按《說文》从斗𠩓聲,應入八畫。《正字通》誤从𣂁,入九畫,非。《說文》又引《爾雅》以爲田器。今按《爾雅·釋器》𠝡謂之疀,从刂不从斗。《正字通》以《說文》爲誤,是。

【漢典】
【】【】

↳𣂁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𣂀」字頭,请參考「𣂁」字:)
【】【】
《說文解字注》
斛旁有庣也。庣各本作𣂁。今正。斛旁有庣、謂斛中有寬於方尺之處。若作有𣂁、是斛外有物名𣂁矣。漢律曆志曰。量者、龠合升斗斛也。其法用銅。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鄭氏曰。庣、過也、算方一尺。所受一斛。過九氂五豪。然後成斛。劉徽注九章算術曰。晉武庫中所作銅斛。其篆書字題斛旁云。律嘉量斛、方一尺而圜其外。庣旁九氂五豪。幂一百六十二寸。深一尺。積一千六百二十寸。容十斗。及斛底律嘉量斗、方尺而圜其外。庣旁九氂五豪。幂一百六十二寸。深一寸。積一百六十二寸。容一斗。升居斛旁。合龠在斛耳上。與律曆志同。按庣旁者謂方一尺而又寬九氂五豪也。不寬九氂五豪則不容十斗。故製字从斗庣會意。从斗。庣聲。形聲中包會意也。土雕切。二部。庣字不見於許書。今按卽窕之異體。穴部曰。窕深肆極也。釋言曰。窕、肆也。又曰。窕、閒也。毛傳曰。窈窕、幽閒也。此以幽釋窈、以閒釋窕。窕訓肆、則爲過乎方尺。訓閒、則爲方尺又寬九氂五豪。从广與从穴同也。今篆體去其首筆則非是。爾雅釋文、玉篇、廣韵皆作𣂁。一曰突也。此卽鄭氏過也之意也。一曰𣂁、利也。此又一義。爾雅曰。𣂁謂之疀。古田器也。𣂁者、金部銚之叚借字。銚者、田器。此云古田器者、所以明六書之叚借也。詳銚下。
【漢典】

𣂀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𣂁」說文‧斗部 「𣂀」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𣂁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旫(tiao1)
    2. 条(tiao1)
    3. 聎(tiao1)
    4. 條(tiao1)
    5. 佻(tiao1)
    6. 祧(tiao1)
    7. 挑(tiao1)
    8. 庣(tiao1)
    9. 恌(tiao1)
同部首
    1. 㪴
    2. 斛
    3. 㪹
    4. 斠
    5. 斘
    6. 㪸
    7. 㪺
    8. 斜
    9. 㪻
    10. 斢
    11. 斞
    12. 斟
同筆畫
    1. 酠
    2. 㖸
    3. 䀿
    4. 湗
    5. 䩒
    6. 䧳
    7. 硧
    8. 嗴
    9. 痗
    10. 㫵
    11. 缃
    12. 䊄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