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手

部外 14

總筆畫 17

擯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2DE4

左右結構

12144552132511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rpnm

qjac

dwxl

部首 手 部外 14總筆劃 17

擴展B 22DE4筆順 12144552132511134

𢷤 基本解釋

● 𢷤


  1. 同「擯」。

英語 to expel, reject

【漢典】
【卯集中】【手】 擯·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4

↳擯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𢷤」字頭,请參考「擯」字。)
【卯集中】【手】 擯·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必仞切,賓去聲。斥也,棄也。【崔寔政論】寡不勝衆,遂見擯棄。

又與儐同。導賓也。主國之君所使出接賓者,在主曰擯,在客曰介。【禮·聘義】卿爲上擯,大夫爲承擯,士爲紹擯。【疏】承者,承副上擯也。紹者,繼續承擯也。【周禮·秋官·小行人】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則擯。【註】擯而見之王,使得親言也。

又【正韻】𤰞民切,音賓。義同。通作賓。俗作𢷤。

【漢典】
【】【】

↳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𢷤」字頭,请參考「」字:)
【】【】
【漢典】

𢷤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擯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㨩
    2. 抪
    3. 摺
    4. 㩘
    5. 擈
    6. 揍
    7. 㩦
    8. 㧽
    9. 攋
    10. 排
    11. 㨊
    12. 搁
同筆畫
    1. 闊
    2. 繍
    3. 霠
    4. 瀞
    5. 耫
    6. 磳
    7. 䗭
    8. 㬠
    9. 餽
    10. 壙
    11. 餬
    12. 懚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