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黃色 (顏色詞)
黃色(yellow)是電磁波的可見光部分中的中頻部分,頻率505~525THz(對應空氣中波長595~570nm),類似熟檸檬或向日葵菊花色,光譜位於橙色和綠色之間的顏色 ,與紅色和藍色平均分佈在調色環上,位置距離相隔大約在120度左右。
“黃”字最初被創造出來時,其意並不是顏色,而是人文始祖黃帝時代的泥漿製作的箭靶,泥漿大抵都是黃色,此後便成為形容泥漿和土地的顏色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白虎通·號篇》中寫道:“黃色,中和之色,自然之性,萬世不易”,是突兀顯赫卻不十分刺眼的“中和之色”,成為中華民族的首選之色。南朝,宋謝靈運《從遊京口北固應詔詩》所雲:“玉璽戒誠信,黃屋示崇高。”皇帝身上和周邊器具也遍佈著黃色色相。隋文帝楊堅登基稱帝后,御用品一律使用黃色,正式將黃色提升為封建王朝的御用顏色。清代,具有“崇黃”的深厚傳統,定都北京後將黃色再度為皇家專用顏色。清朝滅亡後,黃色回歸於大眾日常生活。在現代,黃色是三原色之一,可以和藍色混合成綠色,和紅色混合成橙色。在西方,被認為是一種低級色,基督教忌諱黃色。在法國,黃玫瑰象徵不貞。埃及人跟衣索比亞人的葬服為黃色。巴西人哀悼時手持黃色玫瑰花。
黃色可以給人愉快,充滿希望和活力的感覺,因此在設計中常用於體現歡樂和溫馨。黃色對人眼能產生比紅色更高的明度,黃色與黑色組成的條紋是視認性最高的色彩,特別能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被選用為警告色。多用於各種警告標誌,道路交通標誌和標線。
-----------------
wikipedia
黃色是由波長介於565至590奈米的光線所形成的顔色,用色彩的三原色紅、綠色光混合可產生黃光。亦為顏料的三原色之一。黃的互補色是藍。但傳統上畫家以紫色作為黃的互補色。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