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戰國策•燕策二》:“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捨,漁者得而並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後遂以“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
國語辭典戰國時,趙欲伐燕,蘇代說趙惠王,以鷸蚌相爭持,漁翁得利的比喻,力勸趙王三思後行,以免強秦坐收漁利。典出《戰國策.燕策二》。後比喻雙方爭持不下,而使第三者獲利。也作「漁人得利」、「漁人之利」、「漁翁得利」、「漁翁之利」、「鷸蚌相爭,漁人獲利」。
© 漢典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成語解釋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解釋】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出處】《戰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
【示例】這真叫做‘~’。若是倪善繼存心忠厚,兄弟和睦,肯將傢俬平等分析,這千兩黃金,弟兄大家該五百兩,怎到得滕大尹之手? ◎《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傢俬》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