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雞鳴狗盜
戰國時,齊國孟嘗君被秦國扣留。他的一個門客裝做狗夜裏潛入秦宮,偷出本已獻給秦王的狐白裘獻給秦王的愛姬,才得釋放。孟嘗君深夜到函谷關,城門緊閉,他的另一個門客學公雞叫,騙開城門,才得脫險逃回齊國(見於《史記·孟嘗君列傳》)。後來用‘雞鳴狗盜’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
國語辭典戰國時秦昭王囚孟嘗君,打算加以殺害。孟嘗君的門客,一個裝狗入秦宮偷狐白裘;另一個學雞叫使函谷關關門早開,孟嘗君因此而脫難。典出《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後以比喻有某種卑下技能的人,或指卑微的技能。《漢書.卷九二.游俠傳.序》:「繇是列國公子,魏有信陵,趙有平原,齊有孟嘗,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勢,競為游俠,雞鳴狗盜,無不賓禮。」也作「狗盜雞鳴」。
© 漢典
鸡鸣狗盗 成語解釋
雞鳴狗盜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爲。
【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衆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
【示例】報仇的這樁事,是樁光明磊落,見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須這等~,遮遮掩掩。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
【近義詞】旁門左道
【反義詞】正人君子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 漢典
鸡鸣狗盗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雞鳴狗盜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