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蘊藉 成語解釋
【解釋】1.形容人風雅瀟灑,溫文含蓄。《北齊書·王昕傳》:“ 昕 母 清河 崔氏 ,學識有風訓,生九子,並風流蘊藉,世號‘ 王 氏九龍’。”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念秧》:“少年風流蘊藉,遂與 吳 大相愛悅。” 清 汪琬 《前明福建布政使司右參議範公墓碑》:“蓋百餘年來, 吳 士大夫以風流蘊藉稱者,首推 吳文定 、 王文恪 兩公。”亦作“ 風流醞藉 ”。《隋書·儒林傳·元善》:“ 善 之通博,在 何妥 之下,然以風流醞藉,俯仰可觀,音韻清朗,聽者忘倦,由是爲後進所歸。” 清 沈謙 《填詞雜說·張世文詞警策》:“ 張世文 《新草池塘》、《紫燕雙飛》二首,風流醞藉,不減 周 秦 。”2.亦作“ 風流縕藉 ”。指詩文的意趣飄逸而含蓄。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二:“ 王荊公 長短句不多,合繩墨處自雍容奇特。 晏元獻公 、 歐陽文忠公 ,風流縕藉,一時莫及,而溫潤秀潔,亦無其比。”
© 漢典
風流蘊藉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風流蘊藉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