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顛三倒四
◎ 顛三倒四 dīānsān-dǎosì
[lonfused;disorderly;in coherent] 形容說話做事錯亂,沒有條理
-----------------
國語辭典形容混亂沒有條理或神志不清、翻來覆去。《蕩寇志.第一二回》:「那劉母口裡不住的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佛國有緣,佛法相因,常樂我靜,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灰塵,顛三倒四價念那高王經。」也作「倒四顛三」、「倒三顛四」。近顛倒錯亂反井然有序,有條有理
英語 confused, disorderly, incoherent
法語 désorganisé, incohérent, désordonné
© 漢典
顛三倒四 成語解釋
【解釋】三、四:表示雜亂。形容說話做事錯雜紊亂。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四回:“連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顛三倒四,坐臥不安。”
【示例】奶奶年歲大了,做起事來常常是~的。
【近義詞】語無倫次、亂七八糟、雜亂無章、七顛八倒
【反義詞】有條不紊、井然有序、有條有理、錯落有致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漢典
顛三倒四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顛三倒四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