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jūgōng-jìncuì,sǐ’érhòuyǐ
[bend oneself to a task and exert oneself to the utmost] 不辭勞苦地貢獻出自己的一切,到死爲止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諸葛亮《後出師表》
-----------------
國語辭典語本《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意謂不辭辛苦的竭盡心力,一直到死為止。《清史稿.卷二七七.陳鵬年傳》:「上聞,諭曰:『鵬年積勞成疾,沒於公所,聞其家有八旬老母,室如懸罄。此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臣。』」
© 漢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語解釋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解釋】鞠躬:彎着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已:停止。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爲止。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示例】臣兄荷皇上知遇,~,不敢言病。 ◎清·黃宗羲《巡撫天津右僉都御史留仙馮公神道碑銘》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 漢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