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從阜,艮( gèn)聲。阜,土山,與山勢有關。本義:阻隔)
(2) 同本義 [separate;cut off;sunder]
限,阻也。——《說文》
限之以大故。——《楚辭·懷沙》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三國魏· 曹丕《燕歌行》
(3) 又如:限絕(隔絕);限隔(阻隔;隔絕);限帶(阻隔圍繞);限難(阻難)
(4) 限制;限定 [limit]
是身如浮雲,安可限南北。——杜甫《別贊上人》
(5) 又如:限狀(限期完成公務的文書)
詞性變化
〈名〉
(1) 險阻 [danger and barrier]
南有巫山, 黔中之限。——《戰國策》
(2) 限期 [deadline]
限六日內交。——《廣東軍務記》
不可限以時月。——宋· 沈括《夢溪筆談》
留待限期。——《聊齋志異·促織》
嚴限追比。
(3) 又如:限次(期限);限盡(壽命到了期限);限外(逾期)
(4) 界限、邊界、分界線(如領土、運動場所、田地等) [boundary]
限,界也。——《小爾雅》
長城之限。——清· 姚鼐《惜抱軒詩文集·登泰山記》
(5) 又如:東限琅琊臺
(6) 限度,止境 [limits]
心中無限事。——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地有限。——宋· 蘇洵《六國論》
(7) 又如:權限(職權範圍);寬限(放寬限期);極限;上限;下限;限級(限度等級)
(8) 門檻 [threshold]
限,一日門榍。——《說文》
限閾也。——《玉篇》
(9) 又如:鋸斷城門限
常用詞組
限 國語辭典
-
險阻、要塞。《說文解字·𨸏部》:「限,阻也。」《戰國策·秦策一》:「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肴函之固。」
-
門檻。如:「門限」、「戶限」。《後漢書·卷一八·臧宮傳》:「會屬縣送委輸車數百乘至,宮夜使鋸斷城門限。」
-
指定的範圍、止境。如:「期限」、「界限」、「下限」、「無限」、「有限」。《晉書·卷四七·傅玄傳》:「六年之限,日月淺近,不周黜陟。」
-
限制、不許超越。如:「人數不限」、「不可限量」、「限五月完工。」《文選·曹丕·燕歌行》:「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唐·岑參〈寄左省杜拾遺〉詩:「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廣韻】乎𥳑切【集韻】【韻會】【正韻】下
𥳑切,
𠀤音硍。【說文】阻也。【玉篇】界也,度也,齊也。【易·艮卦】九三艮其限。【註】限,身之中也。三當兩象之中,故曰艮其限。【戰國策】南有巫山黔中之限。【史記·平準書】室廬輿服,僭於上無限度。
又【說文】一曰門榍也。【玉篇】閾也。【廣韻】與䦘通,門閾也。
又【集韻】【正韻】𠀤魚懇切,音峎。【集韻】切急意也。
又【韻會小補】胡艮切,音恨。【釋名】艮,限也。時未可聽物生,限止之也。
又叶胡蹇切,音峴。【顏延之·陶潛誄】度量難鈞,進退可限。長卿棄官,稚賔自免。
又叶形甸切,音現。【蘇轍·送孫提𠛬詩】開軒揖佳客,退食事書卷。爲政曾幾何,淸風自無限。卷去聲。
限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ɕiæn˥˧ 唐代读音 *hɛ̌n日语读音 KAGIRU KAGIRI韩语罗马 HAN现代韩语 한越南语 hạn
客家话 [沙头角腔] han5 [宝安腔] han3 [海陆腔] han6 [客英字典] han5 han3 [客语拼音字汇] han4 [台湾四县腔] han5 [梅县腔] han5 [陆丰腔] han6 [东莞腔] han3粤语 haan6
近代音 曉母 寒山韻 去聲 限小空;中古音 匣母 産韻 上聲 限小韻 胡𥳑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痕部 ;王力系统:匣母 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