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彌陀佛 ē mítuófó
(1) [梵Amitabha]∶佛教徒所指西方極樂世界裏最大的佛,爲梵語 Amitabha 的譯音,也譯作無量壽佛或無量光明佛。淨土宗以阿彌陀佛爲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認爲凡願往生極樂淨土者,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臨終時佛即出現,引導其進入極樂國土
(2) [may Buddha preserve us;merciful Buddha]∶信佛的人口頭唸誦的用語。表示祈禱或感謝神靈等意思
(3) [thank God!]∶感嘆用語,含有“還好”、“萬幸”、“謝天謝地”一類的意思
沒有人要你勸,少給我滋些事就阿彌陀佛了!——沙汀《淘金記》
(4) [kind]∶慈善的,善良的
這麼個威武大漢,倒有一副阿彌陀佛的性子。——蔣子龍《機電局長的一天》
-
佛教經典中所記載的佛。譯自胡語。他原是世自在王如來時的法藏比丘,發願成就一個盡善盡美的佛國,並要以最善巧的方法來度化眾生,後來成佛,創造西方極樂世界。法藏比丘則成為阿彌陀佛。記載阿彌陀佛故事的經典,早在東漢即有翻譯。六朝時強調往生極樂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彌陀佛信仰上。並逐漸形成後來的淨土宗。隨著淨土宗在中國的普及,阿彌陀佛成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彌陀佛四字成為一般中國佛教徒間相互問候語。《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每日清晨服飾已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也稱為「無量壽佛」。
英語 Amitabha Buddha, the Buddha of the Western paradise, may the lord Buddha preserve us!, merciful Buddha!
德語 Amitabha
法語 Amitabha
阿弥陀佛 成語解釋
阿彌陀佛
【解釋】佛教語,信佛的人用作口頭誦頌的佛號,表示祈禱祝福或感謝神靈的意思。
【出處】元·張國賓《合汗衫》第四折:“張壽友曰:‘阿彌陀佛,這個是誰?’卜兒雲:‘這便是媳婦兒。’”
【示例】和尚唸經,~。
阿弥陀佛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阿彌陀佛 (佛教術語)
- 阿彌陀佛(梵語Amitābha),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大乘經載,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劫時曾立大願,建立西方淨土,廣度無邊衆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爲大乘佛教所廣爲崇敬和弘揚。大乘佛經主要如《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對阿彌陀佛及其西方極樂世界均有詳述。大乘佛教流傳之地,如中國、日本等大乘教區,阿彌陀佛信仰也尤爲繁盛和重要。而漢傳佛教的淨土宗,則完全以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作爲專修的法門。
- (概述圖片來源)
名號翻譯
漢傳佛教的阿彌陀佛,有兩個名字:
無量光佛,梵文amitābha,構詞為amita-ābha(光明)
無量壽佛,梵文amitāyus,構詞為amita-āyus(壽命)
amita原意為不可數,經文意思為無極,無盡,無量。
阿彌陀佛,不是由梵語而來,是阿彌陀婆耶或阿彌陀庾斯的簡化。
也有簡化為彌陀佛(mita-buddha),阿彌陀(amita),彌陀(mita)。
但簡化後的漢文,在梵文中卻是另外的原意。
阿彌陀,amita 無量;阿彌陀佛 amita buddha 意為無量佛。
彌陀,mita 可量;彌陀佛 mita buddha,意為可量佛。
阿,梵文a ,表否定。
wikipedia
阿彌陀佛(梵語:अमिताभ,Amitābha),意為無量光佛,另名無量壽佛(梵語:अमितायूस्,Amitāyus),又稱為無量清淨佛、甘露王如來、得自性清淨法性佛,在華人地區習慣作彌陀佛、彌陀等簡稱;在大乘佛教信仰中,祂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在大乘佛教初期發展時,阿彌陀佛與東方妙喜國土的阿閦佛有同等地位,密宗以其為五方佛之一,為蓮花部主,主妙觀察智。在唐朝,善導大師楷定淨土宗之念佛法門,阿彌陀佛成為漢傳佛教中的信仰主流之一。
詞源:在梵語中,無量光(अमिताभ,Amitābha)與無量壽(अमितायूस्,Amitāyus)都來自同一個字根 अमिता(Amita,音譯阿彌陀)。अमिता(Amita)來自梵語動詞字根मा,mā-,源自原始印歐字根 *meh₁-,意為“測量、量度、被計算”,拉丁文同源詞metiri>mensus>mensurare>英文measure,mā的過去分詞形態 mita(彌陀);否定冠詞अ,a-,音譯“阿”,拉丁文、英文同源詞a-/an-/un-/u-;a加上mita意為“無量、無法測量、無法計算”。尾碼 ābha 是“光”的意思,意譯為“無量光”,音譯阿彌陀婆或阿彌多婆。另一個梵文名 Amitāyus,尾碼 āyus 是“壽命”的意思,意譯為“無量壽”,音譯阿彌陀庾斯。
阿彌陀佛|佛|淨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