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dòu
ㄉㄡˋ
部首 邑
部外 7
總筆畫 10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0D6
1251431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gkub
mtnl
ajuy
17127
拼音 dòu
注音 ㄉㄡˋ
部首 邑 部外 7總筆劃 9
統一碼 90D6筆順 125143152
基本字義
● 郖
dòu ㄉㄡˋ
◎ 古渡口名,在今中國河南省靈寶縣。
【唐韻】【集韻】𠀤當侯切,音兜。【說文】弘農縣庾地。
又【廣韻】【集韻】𠀤大透切,音豆。義同。
又【字彙補】津名。【魏志·杜畿傳】遂詭道從郖津渡。
弘農縣庾地。从邑豆聲。當侯切
(郖)弘農縣庾地。二志弘農郡首弘農縣。郡縣同名。故但言弘農縣也。庾當作渡。字之誤也。水經注河水篇曰。門水又北徑弘農縣故城東。城卽故函谷關。門水側城北流而注於河。河水於此有浢津。以河北有浢水南入於河。故有浢津之名也。穆天子傳。天子自窴軨乃次於浢水之陽。丁亥入於南鄭。考其沿歷所踵。路直斯津。是知袁豹之徒竇津之說非矣。按浢郖同字。魏志杜畿傳。畿遂詭道從郖津渡。陳壽用字合許書也。宋元嘉二十九年。北魏將封禮自郖津南渡赴弘農。拒桺元景。在今河南陜州靈寶縣縣西十里。从邑。豆聲。當矦切。四部。按矦當作𠊱。
国际音标 tou˥˧
粤语 dau1 dau6
近代音 中古音 端母 侯韻 平聲 兜小韻 當侯切 一等 開口;定母 候韻 去聲 豆小韻 徒候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侯部 ;王力系统:定母 侯部 ;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