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避諱
◎ 避諱 bìhui
(1) [taboo;practice of placing a taboo on certain words]∶忌諱; 由於道德或審美的原因或可能遭到危險而不願說出或聽到某些會引起不愉快的字眼
由於人們避諱這個討論主題,因此討論會激起了民憤
(2) [dodge;evade]∶迴避[某事物]
避諱這個問題
◎ 避諱 bìhuì
[taboo on using the personal names of emperors,one’s elders,etc.] 封建君王或尊親爲了顯示威嚴,規定人們說話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寫其名,而以別的字相代替
-----------------
國語辭典舊時為了表示尊敬,在言語或書寫時,不說君主或尊長的名號,稱為「避諱」。避諱的方法有缺筆、缺字、換字、改音等各種方式。近避忌﹑忌諱
避免觸犯忌諱。《淮南子.要略》:「言終始而不明天地四時,則不知所避諱。」《紅樓夢.第三四回》:「那起小人的嘴有什麼避諱,心順了,說的比菩薩還好;心不順,就貶的連畜生不如。」
© 漢典
避讳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避諱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