躔度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躔度
躔度是古代漢語中的天文學術語,指代天體運行軌跡的計量單位 。該詞始見於南朝宋謝莊《月賦》,後廣泛應用於曆法推算領域,《尚書·堯典》《宋史·天文志》等典籍均有相關記載。其核心概念源于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的劃分體系,通過觀測日、月、五星經過二十八宿的度數變化制定曆法。北宋蘇頌研製的渾天儀即採用躔度理論,實現星辰運行度數的自動化測算。該詞與"日躔""星躔"等術語構成古代天文學概念體系,在《元史·曆志》等文獻中可見具體應用實例。
© 漢典
躔度是古代漢語中的天文學術語,指代天體運行軌跡的計量單位 。該詞始見於南朝宋謝莊《月賦》,後廣泛應用於曆法推算領域,《尚書·堯典》《宋史·天文志》等典籍均有相關記載。其核心概念源于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的劃分體系,通過觀測日、月、五星經過二十八宿的度數變化制定曆法。北宋蘇頌研製的渾天儀即採用躔度理論,實現星辰運行度數的自動化測算。該詞與"日躔""星躔"等術語構成古代天文學概念體系,在《元史·曆志》等文獻中可見具體應用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