诇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詗
〈動〉
(1) 同本義 [report secretly;detect;reconnoiter]
詗,知處告言之。——《說文》。字亦作偵
爲中詗長安服虔。——《史記·淮南王傳》。注:“偵候之也。”
反間爲詗。——《漢書》孟康注
外則合兵勢以重將權,罷小臣詗邏邊事,行間諜以離其黨。——宋· 司馬光《涑水記聞》
(2) 又如:詗邏(偵察巡邏);詗察(偵察);詗伺(諜探);詗問(偵察探問);詗探(偵探);詗偵(刺探偵察)
(3) 求 [seek for]
詗諸史乘,歷歷可稽。——梁啓超文
(4) 又如:詗藥
(5) 明悟 [know]
今民儇詗智慧,欲自用,不聽上,上必且勸之以賞然後可進,又且畏之以罰然後不敢退。——《韓非子》
(6) 又如:詗破(識破)
© 漢典
【唐韻】朽正切【集韻】【韻會】虛政切【正韻】呼正切,𠀤音夐。【說文】知處吿言之。【增韻】
𠋫伺也。【正韻】剌探也。【史記·淮南王傳】王有女陵,慧有口辯。王愛陵,常多予金錢,爲中詗長安,約結上左右。【註】孟康曰:詗音偵。西方人以反閒爲詗,王使其女爲偵于王也。師古曰:詗,有所
𠋫伺也。偵義與詗同,然音則異。
又【集韻】丑政切,檉去聲。中詗,義同。師古讀。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火迥切,馨上聲。義同。【唐書·李思行傳】唐公將起,使覘詗長安。
又【張說傳】窺詗時事。【音義】俱讀上聲。
又【博雅】求也。【廣韻】明悟了知也。 【篇海】譌作𧨝,非。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