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觝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角觝
- 角觝也叫角抵,起於中國戰國時代的傳統角力遊戲,秦漢隋唐均十分盛行,唐代長安又稱相撲,是宮廷、軍隊中的主要遊戲之一。宋元以後,多稱爲相撲、爭交。其方法爲兩兩相當的壯士,裸袒相搏以爭勝負,類似於今之摔跤。唐代長安凡有會宴遊樂,多演角觝之戲。
-----------------
wikipedia
角牴是一種中國古代的角力遊戲,又稱相撲。它們主要是通過力量型的較量,用非常簡單的人體相搏的方式來決出勝負。
角牴是上古時代的戰爭搏鬥的一種手段,後來逐漸演變為一種帶有一定表演成分的遊戲活動。到了秦漢時期,角牴遊戲已非常盛行了。
晉代角牴又稱相撲。《晉書》中最早出現「相撲」一詞
唐代,角牴、相撲遊戲已經是盛及朝野。《舊唐書·敬宗本紀》引《續文獻通考·百戲散樂》中有記載:「角力戲,壯力裸袒相搏而角勝負。每群戲畢,左右軍擂大鼓而引之。」
宋代相撲又名「爭交」:「角牴者,相撲之異名也,又謂之爭交」
宋太祖曾制定軍中以相撲決高下升遷的法則,並以相撲高手擔任御前「內等子」,每逢朝廷大朝會聖節或御宴,照例用左右軍相撲助興。
相撲在宋代軍中十分流行,宋朝名將韓世忠、岳飛在軍中推行相撲練武,提拔相撲比賽得勝者。
現代漢語的一些方言依存在「角牴」一詞,意思是指打架,尤指一對一地打架。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