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 基本解釋
萊 國語辭典
-
植物名。藜科藜屬,一年生草本。葉卵形,質柔形闊,邊緣呈鋸齒狀。有香氣,嫩葉可食。也稱為「藜」。
-
不耕種而蔓草叢生的田地。《周禮·地官·縣師》:「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
-
雜草、穢草。《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徹我牆屋,田卒汙萊。」唐·孔穎達·正義:「萊者,草穢之名。」
-
國名。春秋時為齊靈公所滅。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黃縣東南。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萊駒。
-
除草。《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
【唐韻】洛哀切【正韻】郞才切,𠀤音來。【說文】蔓華也。【玉篇】藜草也。【詩·小雅】北山有萊。【疏】萊,草名。其葉可食。
又【周禮·地官·縣師】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註】萊,休不耕者。郊內謂之易,郊外謂之萊。
又【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註】萊,除其草萊也。【詩·小雅】田卒汙萊。【註】萊,草穢。
又地名。【書·禹貢】萊夷作牧。【齊語】通齊國之魚鹽于東萊。【註】東萊,齊東萊夷也。
又山名。【山海經】萊山,其木多檀楮。
又姓。【孟子】苦伊尹、萊朱。【趙岐註】萊朱,湯賢臣仲虺是也。【左傳·文二年】萊駒爲右。
又【韻補】音黎。【郭璞·遊仙詩】朱門何足榮,未若託蓬萊。臨泉揖淸波,陵岡掇丹荑。
又【廣韻】落代切,音賴。義同。 【爾雅】作釐。
萊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Ąi˧˥ 唐代读音 *ləi日语读音 AKAZA AWACHI KOUGAI韩语罗马 LAY现代韩语 래越南语 lai
客家话 [海陆腔] loi2 loi3 [梅县腔] loi2 [台湾四县腔] loi2 loi3 [客英字典] loi2 [陆丰腔] loi3 [宝安腔] loi2 [客语拼音字汇] loi2 loi3粤语 loi4潮州话 lai5
近代音 來母 皆來韻 平聲陽 來小空;中古音 來母 咍韻 平聲 來小韻 落哀切 一等 開口;來母 代韻 去聲 賚小韻 洛代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咍部 ;王力系统:來母 之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