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hóng

ㄏㄨㄥˊ

部首 艸

部外 6

總筆畫 12

繁體 葒

葒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36D

上下結構

122551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xaf

tvmm

ezbi

44112

拼音 hóng

注音 ㄏㄨㄥˊ

部首 艸 部外 6總筆劃 9

基本區 836D筆順 122551121

標

荭 基本解釋

● 葒

(葒)

hóng ㄏㄨㄥˊ


  1. 〔~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莖高達三米,葉大,長卵形而尖,莖葉都帶紅色,生密毛,夏季開粉紅色花,可供觀賞。果黑色,可入藥。亦稱「紅草」、「水葒」、「蘢古」。
  2. (葒)

英語 herb

德語 Kraut (S)

【漢典】

荭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葒

葒 hóng

名

即葒草。紅蓼的別稱 [prince's-feather]。一種蓼屬植物( Polyonum orientale )。莖高達三米,全株有毛,葉闊卵形,花白色或淡紅。供觀賞,果實可入藥。也叫水葒

【漢典】
【申集上】【艸】 葒·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葒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荭」字頭,请參考「葒」字。)
【申集上】【艸】 葒·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𠀤音紅。【爾雅·釋草】葒,蘢古。【本草】葒草,水葒也,與葓同。

【漢典】

荭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xuŋ˧˥

粤语 hung4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荭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葒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紅(hong2)
    2. 紭(hong2)
    3. 䡌(hong2)
    4. 纮(hong2)
    5. 魟(hong2)
    6. 閎(hong2)
    7. 霟(hong2)
    8. 玜(hong2)
    9. 葒(hong2)
    10. 瓨(hong2)
    11. 鉷(hong2)
    12. 泓(hong2)
同部首
    1. 䔿
    2. 萨
    3. 莤
    4. 䒩
    5. 䓉
    6. 䒲
    7. 蓄
    8. 䓻
    9. 䒚
    10. 苏
    11. 蒬
    12. 䖄
同筆畫
    1. 昭
    2. 柾
    3. 便
    4. 爯
    5. 玶
    6. 恠
    7. 恎
    8. 臿
    9. 珅
    10. 㞁
    11. 咡
    12. 给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