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 基本解釋
翦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初生的羽毛 [first feather]
翦,羽初生也。一曰矢羽。——《說文》。王筠注:“翦者謂新生之羽,整齊之狀也。” 段玉裁注:“羽初生如前齊也。前,古之翦字。”
(2) 姓。
詞性變化
〈動〉
(1) 剪整齊 [cut;trim]
實始翦商。——《詩·魯頌·閟宮》
翦,齊也。——《釋言》
茅茨不翦。——《韓非子·五蠹》
(2) 又如:翦綴(裁剪縫紉);翦發(修剪頭髮);翦燈(修剪燈芯。後常指夜談)
(3) 割截;殺戮 [cut out;kill]
不翦其類也。——《禮記·文王世子》。注:“割截也。”
(4) 又如:翦刈(剷除);翦草除根(比喻徹底清除,不留後患);翦翎(剪除羽翎。常以喻因受羈縛,才能不得伸展);翦棘(斬除荊棘)
(5) 殲滅 [wipe out;remove]。如:剪除(消滅);剪翕(剪滅)
(6) 削減 [reduce;cut down]
毋是翦棄。——《左傳·襄公十四年》。注:“削也。”
衛人翦 夏戊。——《左傳·哀公十一年》。注:“削其爵邑也。”
其翦以賜諸侯,使臣妾之。——《左傳·宣公十二年》。杜預注:“翦,削也。”
(7) 又如:翦抑(削弱;壓制);翦弱(削弱)
翦 國語辭典
削減。《管子·任法》:「大臣能以其私附百姓,翦公財以祿私土。」
消滅、剷除。《詩經·魯頌·悶宮》:「居岐之陽,實始翦商。」《呂氏春秋·季夏紀·制樂》:「此文王之所以止妖翦殃也。」
〔古文〕𦑳【廣韻】卽淺切【集韻】【韻會】【正韻】子踐切,
𠀤音剪。【說文】羽生也。【爾雅·釋言】翦,齊也。【註】南方人呼翦刀爲劑也。【玉篇】勒也,齊斷也。【廣韻】殺也。【詩·召南】勿翦勿敗。【傳】翦,去也。【周禮·秋官·剪氏註】翦,斷滅之言也。【左傳·宣十二年】其翦以賜諸侯。【註】翦,削也。
又【成二年】余姑翦滅此而後朝食。【註】翦,盡也。
又【儀禮·旣夕禮】用疏布緇翦。【註】翦,淺也。【疏】謂染爲淺緇之色。
又【莊子·在宥篇】佞人之心翦翦者。【音義】善辨也。一曰佞貌。李云:短淺貌。【干祿字書】俗作剪。
又【集韻】子賤切,音箭。箭,或作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