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米制
米制是在18世紀末由法國創立的一種測量單位制,它以經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的四千萬分之一作爲長度單位,定名爲“米突”(米)。以米的十分之一長度爲立方作爲容量單位,定名爲“立特”(升)。以一立方分米的純水在4°C時的重量(質量)作爲重量單位,定名爲“千克”(公斤)。這種制度是十進位制,完全以“米”爲基礎,因此得名爲“米制”。法國政府根據科學家們實地測定敦刻爾克(Dunkerque)到巴塞羅那(Barcelona)之間的地球子午線的弧長和給定體積純水的重量的結果,製成鉑基準米尺和鉑基準千克,保存在法國巴黎檔案局,並從法律上分別賦予這兩個基準以“1米”和“1千克”的值,但是,不久以後發現“檔案米”比經過巴黎的子午線四千萬分之一的長度約短0.2mm,而“檔案千克”也不是準確等於一立方分米的純水在4°C時的質量。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