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 基本解釋
● 皺
- 皮膚因鬆弛而起的紋路。唐李賀《嘲少年》:「莫道韶華鎮長在,髮白面皺專相待。」
- 緊蹙;收縮。如: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南朝梁陶宏景《冥通記》:「此人始入户,便皺面云『居太近。』」
- 泛指物體表面緊縮和揉弄而形成的紋路。如:皺褶;皺襞。唐韓愈《南山詩》:「前低劃開闊,爛漫堆衆皺。」
- 用同「㥮」。固執。清龔自珍《菩薩蠻•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新來情性皺,未敢偎羅袖。」
● 皺
- 同「
𩌄」。皮革皺紋。《集韻•尤韻》:「
𩌄,革文蹙也。或作皺。」
- 栗蓬,栗子的外殼。唐貫休《秋末長興寺作》:「栗不和皺落,僧多到骨貧。」
英語 wrinkles, creases, folds
德語 Falten werfen, falten, knittern, kniffen, zerknittern (V),knicken (V),runzeln (V),faltig, gerunzelt
法語 plisser,froisser,pli,ride
【漢典】
皺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皺
名
(1) (形聲。从皮,芻( chú)聲。本義:皮膚因鬆弛而起的紋路)
(2) 同本義 [wrinkle]
莫道韶華鎮長在,發白面皺專相待。——唐· 李賀《嘲少年》
麪皮嘴脣燒的紫絳皺裂。——《紅樓夢》
又如:皺皮(皮膚上的皺紋);皺文(皺紋)
(3) 衣、物等經摺疊而顯出痕跡[fold]
前低劃開闊,爛漫堆衆皺。——唐· 韓愈《南山詩》
又如:皺褶(褶皺。指衣服上摺疊的紋路);皺彀(喻指水面的微波)
詞性變化
◎ 皺
動
(1) 收縮;緊蹙 [wrinkle;crease;crumple]
瓊窗春斷雙蛾皺。——南唐· 李煜《採桑子》
又如:皺白(指殘花);打皺(起皺紋);衣裳皺了
常用詞組
【漢典】
皺 國語辭典
形
-
臉上或皮膚因鬆弛而有摺紋的。如:「皺紋」。唐·李賀〈啁少年〉詩:「莫道韶華鎮長在,髮白面皺專相待。」
-
物體有摺痕的。如:「皺摺」、「他的衣服皺了!」
動
-
擠壓、收縮。如:「皺眉頭」。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記·卷一·五月事》:「此人始入戶,便皺面去,居太近。」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