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狼狽不堪
◎ 狼狽不堪 lángbèi-bùkān
[be badly battered;get left;in a dilemma;like a drowned mouse;in sore straits] 狼狽:又作“狼貝”、“狼跋”。形容疲憊、窘迫的樣子。《三國志·馬超傳》:“ [樑寬], [趙衢]閉 冀城門, 超不得入,進退狼狽。”現多形容處境困難,窘迫的樣子
那提調狼狽不堪…被欽差拍着桌子,狗血噴頭的一頓大罵。——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
國語辭典比喻處境窘迫,進退兩難,不知所措。《老殘遊記.第一回》:「依我看來,駕駛的人並未曾錯,只因兩個緣故,所以把這船就弄的狼狽不堪了。」近狼狽萬狀
比喻身心疲憊困頓。宋.朱熹〈與政府札子〉:「風痰大作,頭目旋暈,幾欲僵仆,今已累日,精神愈見昏慢,委是狼狽不堪。」
© 漢典
狼狈不堪 成語解釋
狼狽不堪
【解釋】狼狽:窘迫的樣子。困頓、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樣子。
【出處】《三國志·蜀志·馬超傳》:“寬、衢閉冀城門,超不得入。進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
【示例】掌聲如翻騰的怒海洶涌的撲向臺上去,弄得這些醜類面紅耳赤,~。 ◎劉白羽《雷電頌——懷念郭沫若同志》
【近義詞】驚慌失措、手足無措
【反義詞】鎮定自若、從容不迫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漢典
狼狈不堪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狼狽不堪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