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獨善其身
◎ 獨善其身 dúshàn-qíshēn
[maintain personal integrity during chaotic times;pay attention to one's own moral uplift] 指修身養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現也指只顧自己,不管集體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
卒不忍獨善其身。——清· 林覺民《與妻書》
君子立言,非苟顯其理,將以啓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獨善其身,將以訓天下之方動者。——《後漢書·丁鴻傳》
-----------------
國語辭典-
保持個人的節操修養。後比喻只顧自己而漠視他人的權益。《後漢書.卷三七.丁鴻傳》:「君子立言,非苟顯其理,將以啟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獨善其身,將以訓天下之方動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但只獨善其身,便是辟支小乘。」
© 漢典
独善其身 成語解釋
獨善其身
【解釋】獨:唯獨;善:好,維護。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養好自身。現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
【出處】《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示例】~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近義詞】自得其樂、潔身自好、自私自利、明哲保身
【反義詞】助人爲樂、捨己爲人、見義勇爲、急公好義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漢典
独善其身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獨善其身 (成語)
- 獨善其身,漢語成語。拼音:dú shàn qí shēn
- 原指獨自修養身心,保持個人的節操。後指只顧自己,不管他人的個人主義處事哲學。
- 語出《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趙岐注:“獨治其身以立於世間,不失其操也。”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