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 基本解釋
淺 國語辭典
水不深。如:「淺海」、「龍困淺灘」。《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深則厲,淺則揭。」唐·韋應物〈授衣還田里〉詩:「山明始重疊,川淺更逶迤。」
上下、內外的距離小。如:「這院子很淺。」唐·王周〈過武寧縣〉詩:「岸回驚水急,山淺見天多。」
時間不長、不久。如:「時日尚淺」、「享國日淺」。唐·祖詠〈家園夜坐寄郭微〉詩:「月出夜方淺,水涼池更深。」
不深厚。如:「情深緣淺」、「交淺言深」。
簡明容易了解。如:「淺白」、「淺顯易懂」。漢·王充《論衡·自紀》:「何以為辯?喻深以淺。」
學識智謀粗陋、程度低。如:「淺薄」、「膚淺」、「才疏學淺」。《後漢書·卷二八上·桓譚傳》:「自子貢以下,不得而聞,況後世淺儒,能通之乎?」
顏色淡。如:「淺黃」、「淺綠」。《儒林外史·第四回》:「烏紗帽,淺色員領。」
少量、稍微。如:「淺嚐」、「淺酌」、「淺笑」、「淺斟低唱」。
姓。如漢代有淺密。
參見「[[淺淺]]」條。
【唐韻】【正韻】七衍切【集韻】【韻會】此演切,𠀤千上聲。【說文】水不深也。【詩·邶風】就其淺矣。
又【荀子·修身篇】少聞曰淺。
又虎皮也。【詩·大雅】鞹鞃淺幭。【傳】淺,虎皮淺毛也。
又凡獸之淺毛者,皆曰淺。【周禮·春官】巾車鹿淺𧜀。【註】以夏鹿皮爲覆笭。【疏】夏時鹿毛新生爲淺毛,故云。
又【廣韻】則前切【集韻】將先切,𠀤音箋。與濺同。淺淺,水疾流貌。【楚辭·九歌】石瀨兮淺淺。
又【集韻】在演切,音踐。【古文尚書堯典】寅淺納日。馬融讀。今作餞。
又則旰切,音贊。與灒同。汙灑也。
又子賤切,音箭。與濺同。水激也。【儀禮·士虞禮註】槃以盛棄水,爲淺汙人也。
又與翦通。【儀禮·士喪禮】用疏布緇翦。【註】翦,淺也。
淺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iæn˨˩˦ 唐代读音 *tsiɛ̌n日语读音 ASAI韩语罗马 CHEN现代韩语 천越南语 thiển
客家话 [沙头角腔] cien3 [客语拼音字汇] qian3 [宝安腔] cen3 [东莞腔] cen3 [台湾四县腔] cien3 [客英字典] cien3 [海陆腔] cien3 [梅县腔] cien3 [陆丰腔] tsian3粤语 cin2
近代音 清母 先天韻 上聲 淺小空;中古音 精母 先韻 平聲 箋小韻 則前切 四等 開口;清母 獮韻 上聲 淺小韻 七演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精母 寒部 ;清母 寒部 ;王力系统:精母 元部 ;清母 元部 ;
淺 字源字形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