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比兴

拼音 bǐ xìng

注音 ㄅㄧˇ ㄒ〡ㄥˋ

比兴 詞語解釋

解釋
  • 《詩》六義中“比”和“興”的並稱。比,以彼物比此物;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比興”為中國古典詩歌創作傳統的兩種表現手法。
  • 指創作詩歌。
-----------------
國語辭典
比興bǐ xìngㄅㄧˇ ㄒㄧㄥˋ
  • 比,譬喻,以彼物比此物,有象徵的效果。興,寄托,為觸景生情,因事寄興,有暗示的效果。比、興為詩經六義中的兩類,古代儒者認為這兩種手法便於描寫和反映現實,並適合於表現社會政治內容。

© 漢典

比兴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比興

  • 比興是古代詩歌的常用技巧。對此,宋代朱熹有比較準確的解釋。他認爲:“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通俗地講,“比”就是比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徵更加鮮明突出。“興”就是起興,即藉助其他事物作爲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比”與“興”常常連用。
-----------------

wikipedia

比興

  • 比興手法是中國詩歌中的一種常用的表現手法,“比”即對人或物加以形象化的比喻,“興”即起興,意即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開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
  • 宋朝理學家朱熹認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笔兴
    2. 笔兴
    3. 诐行
    4. 蔽形
    5. 逼幸
    6. 比行
    7. 毕星
    8. 鄙生
    9. 秕秽
    10. 鄙僿
    11. 笔彩
    12. 笔底
    13. 笔上蝇
    14. 男星
    15. 金星
    16. 连星
    17. 油星
    18. 前星
    19. 带月披星
相關詞語
    1. 比竹
    2. 比权量力
    3. 比热
    4. 比儗
    5. 比肩齐声
    6. 比肩褂
    7. 复比
    8. 鳞次栉比
    9. 鳞比
    10. 谁比
    11. 提比
    12. 周比
    13. 兴思
    14. 兴高采烈
    15. 兴头
    16. 兴讼
    17. 兴替
    18. 兴舞
    19. 龙兴
    20. 春兴
    21. 保兴
    22. 鼎兴
    23. 谈兴
    24. 高高兴兴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