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代〉
(1) (會意。從止,從人。甲骨文字形,左邊是一隻腳(止),右邊是“人”,意思是一隻腳踩在別人身上,是“跐”( cǐ )的本字。①本義:踩,踏。②指示代詞,這)
(2) 這;這個 [this]。表示近指的代詞,與“彼”相對
陳康肅公堯諮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 歐陽修《賣油翁》
(3) 又如:此等(這樣);此生(這輩子);此地(這裏);此個(這個);此家(此人)
(4) 表示此時或此地 [here]。如:由此往南;此外;此發彼應
(5) 如此,這般 [so;such]
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柳宗元《黔之驢》
(6) 又如:此以(是以,因此)
詞性變化
〈副〉
乃;則 [consequently]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禮記·大學》
常用詞組
© 漢典
此 國語辭典
代
這個。與「彼」相對。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副
如此、這樣。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惜天下之一家,遭東南之反氣,以鶉首而賜秦,天何為而此醉!」
連
斯、乃、則。《禮記·大學》:「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 漢典
此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 漢典
小學古詩詞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贾岛 《寻隐者不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 《望天门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题西林壁》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清·纳兰性德 《长相思·山一程》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南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杨氏之子》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先秦·列御寇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