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tàn

ㄊㄢˋ

部首 欠

部外 11

總筆畫 15

嘆 𣥁 𪇽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B4E

左右結構

1221251113435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kfw|akgw

tono

eaor

47882

拼音 tàn

注音 ㄊㄢˋ

部首 欠 部外 11總筆劃 15

基本區 6B4E筆順 122125111343534

歎 基本解釋

● 歎

tàn ㄊㄢˋ


  1. 見「嘆」。

英語 sigh, admire

德語 säuseln

法語 soupirer,admirer

【漢典】

歎 國語辭典

歎ㄊㄢˋtàn
動
  1. 心中喜悅,發而吟詠。如:「吟歎」、「詠歎」。《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歎,有遺音者矣。」

  2. 讚美。如:「歎賞」。《禮記·郊特牲》:「賓入大門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卒爵而樂闋,孔子屢歎之。」漢·鄭玄·注:「美此禮也。」漢·無名氏〈四坐且莫諠〉詩:「從風入君懷,四坐莫不歎。」

  3. 嘆息。如:「悲歎」、「嗟歎」。《封神演義·第一回》:「上天垂象皆如此,徒令英雄歎不平。」通「嘆」。

名
  1. 古代的一種詩歌體裁。如《樂府詩集》收有〈古遺歎〉、〈昭君歎〉等是。

【漢典】
【辰集下】【欠】 歎·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1

歎 《康熙字典》

【辰集下】【欠】 歎·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1

【玉篇】他旦切【唐韻】【集韻】【韻會】他案切,𠀤音炭。【說文】吟也。【禮·檀弓】戚斯歎。【疏】歎,吟息也。憤恚轉深,故因發吟息也。【禮·曲禮】當食不歎,臨樂不歎。

又稱美曰歎。【禮·郊特牲】卒爵而樂闋,孔子屢歎之。【註】歎,美也。

又讚和曰歎。謂歌尾曳聲以助也。【禮·樂記】壹倡而三歎。通作嘆。

又【集韻】【韻會】他干切【正韻】他丹切,𠀤音攤。義同。【詩·大雅】旣順廼宣,而無永歎。【釋文】歎,他安反。

又【楚辭·九思】日瞥瞥兮西沒,道遐廻兮阻歎。志稸積兮未通,悵惝罔兮自憐。【曹大家·東征賦】涉封丘而踐路兮,慕京師而竊歎。小人性之懷土兮,自書傳而有焉。俱从平聲讀。古寒、先、刪三韻通。【說文】本作〈𡏳欠〉。籀文作𣥁。

【漢典】
【卷八】【欠】

歎 《說文解字》

【卷八】【欠】
《說文解字》

吟也。从欠,𪅀省聲。𣥁,籒文歎不省。池案切〖注〗𪇠

《說文解字注》

(歎)吟也。謂情有所悅。吟歎而歌詠。悅當作說。謂情已下十字各本無。今依李善注盧諶覽古詩所引補。葢演說文語也。古歎與嘆義別。歎與喜樂爲類。嘆與怒哀爲類。如樂記云一唱而三歎。有遺音者矣。又云長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論語喟然歎曰。皆是此歎字。檀弓曰戚斯嘆。嘆斯擗。詩云而無永嘆。嘅其嘆矣。愾我寤嘆。皆是嘆字。从欠。𪅀省聲。他案切。十四部。


(𣥁)籒文歎不省。

【漢典】

歎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Ąn˥˧ 唐代读音 *tɑn tɑ̀n日语读音 NAGEKU韩语罗马 THAN现代韩语 탄越南语 thán

客家话 [梅县腔] tan5 [沙头角腔] tan5 [客英字典] tan5 [陆丰腔] tan5 [客语拼音字汇] tan4 [台湾四县腔] tan5 [宝安腔] tan5 [海陆腔] tan5粤语 taan3

近代音 中古音 透母 翰韻 去聲 炭小韻 他旦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寒部 ;王力系统:透母 元部 ;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歎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歎」 說文籀文「歎」
「歎」 說文‧欠部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嘆
𣥁
𪇽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㛶(tan4)
    2. 叹(tan4)
    3. 䜖(tan4)
    4. 嘆(tan4)
    5. 䗊(tan4)
    6. 炭(tan4)
    7. 傝(tan4)
    8. 舕(tan4)
    9. 僋(tan4)
    10. 埮(tan4)
    11. 㵅(tan4)
    12. 㒎(tan4)
同部首
    1. 㰿
    2. 欤
    3. 㱀
    4. 㱇
    5. 歖
    6. 歃
    7. 㰝
    8. 㰪
    9. 㱄
    10. 㰲
    11. 欨
    12. 㰷
同筆畫
    1. 銿
    2. 賞
    3. 緧
    4. 嘽
    5. 諓
    6. 蕠
    7. 齑
    8. 撲
    9. 嶚
    10. 撃
    11. 墢
    12. 㵪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