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會意。小篆字形,從冃( mào),從取。本義:冒犯奪取)
(2) 同本義 [offend and fetch]
最,犯而取之。從曰,從取。會意。
公既諸將一稟睿筭,與賊遌,最,遂下之。——明· 劉三吾《許國襄簡王公神道碑銘》
(3) 聚,聚合 [assemble;gather]
得其常心,物所爲最之哉?——《莊子·德充符》
冬收五藏,最萬物。——《管子·禁藏》。注:“最,聚也。”
民舉所最粟。——《管子·地數》
(4) 總計;合計 [amount to;total]
最其行能,多不及中。——《潛夫論》
詞性變化
〈形〉
(1) 古代考覈政績或軍功時劃分的等級,以上等爲最。跟“殿”相對 [first]
猶無益於殿最也。——班固《答賓戲》。注:“上功曰最。”
有裏課之,最者,賜田典日旬。——《睡虎地秦墓竹簡·廄苑律》
(2) 又如:最吏(表現特別,考績最優的官吏);最尤(特異,突出);最吏(考績優秀的官吏);最殿(功績最劣等者);最課(官吏考課的最高成績)
〈副〉
(1) 假借爲“絕”。表示程度,相當於“極”、“尤” [most;best;to the highest degree]
秦之水泔最而稽。——《管子·水地》。注:“絕也。”
中侯仍拜稽首受最。——《尚書》。注:“要言也。”
最從高帝。——《史記·絳侯周勃世家》。索隱:“都凡也。”
最下者與之爭。——《史記·貨殖列傳》
最愛湖東行不足。——唐·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最著前。(排在最前頭。著,居於。)——《資治通鑑》
最著者二。——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2) 又如:我對他最瞭解;他熟悉情況,最有發言權;在班裏數小李最會唱歌;最品(極品);最能(最習於水性。能,習);最啓(最前頭,最先進);最殿(在最後面;最落後)
〈名〉
(1) 首位 [the first place]
都署之役爲最。——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課殿最以聞。——《漢書·宣帝紀》。注:“凡要之首也。”
(2) 又如:世界之最
(3) 凡要,即簿書的綱要、總目 [comprehensive]
願奉三年計最。——《漢書》
(4) 又如:最目(簿書的總目,總括文書內容的提要或目次);最觀(綜觀)
常用詞組
最 國語辭典
至極。如:「最好」、「最大」、「最美」。《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褚少孫補西門豹傳》:「三子之才能誰最賢哉?辨治者當能別之。」
凡、總計。《史記·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最從高帝得相國一人,丞相二人,將軍、二千石各三人。」漢·王符《潛夫論·實貢》:「最其行能,多不及中。」
菁華,居首要性的人或物。唐·司馬札〈賣花者〉詩:「長安甲第多,處處花堪愛,良金不惜費,競取園中最。」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齣》:「河東舊族,柳氏名門最 。」
聚合。宋·陸游〈澹齋居士詩序〉:「最其詩,得三卷,屬某為序。」
〔古文〕𣤜【唐韻】【集韻】
𠀤祖外切,音醉。【說文】犯而取也。
又【玉篇】聚也。【公羊傳·隱元年】會,猶最也。【註】最,聚也。最之爲言聚,今聚民曰投最。
又【廣韻】極也。【史記·周勃世家】攻槐里好畤最。【註】於將率之中功爲最。【後漢·崔寔傳】常爲邊最。【註】最爲第一。
又【史記·周勃世家】定上谷十一縣,右北平十六縣,遼西、遼東二十九縣,漁陽二十二縣,最。【註】索隱曰:最,都凡也,謂總舉其攻戰克獲之數也。
又【前漢·敘傳】猶無益於殿最。【註】殿,負也。最,善也。【後漢·百官志】卽奏其殿最,而行賞罰。【註】課第長吏不稱職者爲殿,其有治能者爲最。
又【小爾雅】最,叢也。
又要也。【玉篇】齊也。
又【集韻】徂外切,音蕞。
又取外切,音襊。義𠀤同。
又【集韻】粗括切。撮,或作最。【說文】本从冃,俗从曰。
最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suei˥˧ 唐代读音 *tzuɑ̀i日语读音 MOTTOMO MO韩语罗马 CHOY现代韩语 최越南语 tối
客家话 [海陆腔] zui5 [梅县腔] zui5 [沙头角腔] zui5 [客语拼音字汇] zui4 [宝安腔] zui5 [客英字典] zui5 [东莞腔] zui5 [陆丰腔] zui5 [台湾四县腔] zui5粤语 zeoi3
近代音 精母 齊微韻 去聲 罪小空;中古音 精母 泰韻 去聲 最小韻 祖外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精母 曷部 ;王力系统:精母 月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