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普通话

拼音 pǔ tōng huà

注音 ㄆㄨˇ ㄊㄨㄥ ㄏㄨㄚˋ

普通话 詞語解釋

解釋

◎ 普通話 pǔtōnghuà

(1) [ordinary speech]∶平常的話

原是一句普通話

(2) [common speech of the Chinese language]∶現代漢語的標準語,以北京語音爲標準音,以北方話爲基礎方言,以典型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爲語法規範

-----------------
國語辭典
普通話pǔ tōng huàㄆㄨˇ ㄊㄨㄥ ㄏㄨㄚˋ
  1. 各方言區以官話為基礎所自然形成的共通語言。

  2. 大陸地區指官方推行的共通語。

© 漢典

普通话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普通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的現代標準漢語)

  • 普通話(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以北京語音爲標準音,以北方話(官話)爲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爲語法規範的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作爲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已成爲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和外國人學習中文的首選語言。截至2015年,中國70%人口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尚有約4億人只侷限於聽懂的單向交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實施方案》計劃“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體爲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平均達到80%以上。
  • 清末已出現“普通話”一詞,清廷1909年規定北京官話爲“國語”,民國時期多次制定國語讀音,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規定國家通用語言爲普通話。國語的前身是明清官話,更早之前則稱爲雅言。
  • 沿革:1909年清政府將北京官話命名爲國語;民國時多次制定標準,1918年北洋政府公佈了第一套國家認可的國音注音字母,1923年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於現代中國北方官話的白話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語音,1932年經國民政府教育部頒佈《國音常用字彙》後,確定國語標準;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爲普通話標準音的主要採集地,制定標準後於1955年向全國推廣。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範漢字作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朴实
      2. 溥浮
      3. 圃泽
      4. 谱制
      5. 谱帙
      6. 蹼蹼蹡蹡
      7. 自化
      8. 西画
      9. 无声画
      10. 士夫画
      11. 连环图画
      12. 政治文化
    相關詞語
      1. 普罗美修士
      2. 普庵老祖
      3. 普通人
      4. 普浃
      5. 普陀山
      6. 普救
      7. 德洋恩普
      8. 流普
      9. 安普
      10. 吉普
      11. 公普
      12. 科普
      13. 话次
      14. 话长说短
      15. 话雨
      16. 话箱
      17. 话材
      18. 话拉拉儿
      19. 丧话
      20. 直话
      21. 长话
      22. 横话
      23. 讨话
      24. 不象话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