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形〉
(1) (形聲。從日,九聲。本義:太陽初出的樣子) 同本義 [sunrise;rays of the rising sun]
旭,日旦出貌。——《說文》
旭日始旦。——《詩·邶風·匏有苦葉》
方出旭旭。——《太玄·從》。注:“未明之間。”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晉· 陶潛《歸園田居》
(2) 又如:旭旭(日將出的樣子)
詞性變化
〈名〉
(1) 初出的太陽,晨曦 [rising sun]。如:旭光(朝陽之光);旭景(朝陽)
(2) 光 [light]
玄門一掩,寒燈無旭。——唐·佚名《處士張興墓誌銘》
(3) 姓
常用詞組
© 漢典
旭 國語辭典
形
太陽剛升起的樣子。如:「旭日」、「旭光」。《說文解字·日部》:「旭,日旦出貌。」
日、月光亮的樣子。
名
剛升起的太陽。如:「朝旭」、「迎旭而舞」。
© 漢典
『說文解字』
日旦出皃。从日九聲。若勖。一曰明也。許玉切〖注〗臣鉉等曰:九非聲。未詳。
『說文解字注』
(旭)日旦出皃。邶風。旭日始旦。傳曰。旭者、日始出。謂大昕之時。旭與曉雙聲。釋訓曰。旭旭、蹻蹻、憍也。郭云。皆小人得志憍蹇之皃。此其引伸叚借之義也。今詩旭旭作好好。同音叚借字也。从日。九聲。讀若好。好各本作勖。誤。今依詩音義訂。按音義云許玉反。徐又許九反。是徐讀如朽。朽卽好之古音。朽之入聲爲許玉反。三讀皆於九聲得之。不知何時許九誤爲許元。集韵、類篇皆云許元切。徐邈讀今之音義又改元爲袁。使學者求其說而
𣃔不能得矣。大徐許玉切。三部。一曰朙也。此別義也。明謂日之明。引伸爲凡明之偁。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