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摧枯拉朽
◎ 摧枯拉朽 cuīkū-lāxiǔ
[(as easy as) crushing dry weeds and smashing rotten wood;destroy sth.already in a state of ruin] 摧折枯樹朽木,比喻迅速摧毀腐朽勢力。
鐫金石者難爲功,摧枯拉朽者易爲力。——《漢書·異姓諸侯王表》
-----------------
國語辭典-
語本《漢書.卷一三.異姓諸侯王表》:「鐫金石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比喻摧毀虛弱勢力極為容易。《晉書.卷七○.甘卓傳》:「遡流之眾,勢不自救,將軍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顧慮乎!」亦可比喻事情極容易做到。如:「對他來講,解決這種問題根本就是摧枯拉朽的事。」也作「拉朽摧枯」、「摧枯折腐」。
法語 (expr. idiom.) aussi facile que de casser du bois mort, détruire facilement qch
© 漢典
摧枯拉朽 成語解釋
摧枯拉朽
【解釋】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輕而易舉。也比喻摧毀腐朽勢力的強大氣勢。
【出處】《後漢書·耿弇傳》:“歸發突騎,以轔烏合之衆,如摧枯折腐耳。”《晉書·甘卓傳》:“將軍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
【示例】揀着個精壯的村夫,趕上一拳打去,只望先打倒一個硬的,其餘的便如~了。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十四
【近義詞】勢如破竹、不堪一擊
【反義詞】堅不可摧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毫不費力地摧毀
© 漢典
摧枯拉朽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摧枯拉朽
- 摧枯拉朽是一個成語,讀音是cuī kū lā xiǔ,比喻腐朽勢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毀,出自《後漢書·耿弇傳》。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