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排難解紛
◎ 排難解紛 páinàn-jiěfēn
[exclude difficulties and solve dispute] 原指給人排除危難、解決糾紛,現指調解糾紛
夫國有諸侯之事,而能端委束帶,與賓客重,以排難解紛,徇國家之急。——宋· 司馬光《答孔文仲司戶書》
-----------------
國語辭典語本《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魯連笑曰:『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指為人解圍。《舊唐書.卷一七九.張濬傳》:「若能此際排難解紛,陳師鞠旅,共誅寇盜,迎奉鑾輿,則富貴功名,指掌可取。」清.李漁《意中緣.第二七齣》:「況且排難解紛是我輩的常事,何足為奇?」也作「排患解紛」。反挑撥離間﹑推波助瀾﹑火上澆油
© 漢典
排难解纷 成語解釋
排難解紛
【解釋】原指爲人排除危難,解決糾紛。今指調停雙方爭執。
【出處】《戰國策·趙策三》:“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爲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爲也。”
【示例】況且~是我輩的常事,何足爲奇。 ◎清·李漁《意中緣·設計》
【近義詞】排憂解難、息事寧人
【反義詞】撥弄是非、搬弄是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漢典
排难解纷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排難解紛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