峒 基本解釋
● 峒
- 〔崆峒〕①山勢幽深。常作「崆峒」。《集韻·送韻》:「崆,崆峒,山深皃。」 ②指洞中水流發出的響聲。《徐霞客遊記·粤西遊日記二》:「山下有水穴東北向,瀦水甚滿,而内聲崆峒。」 ③崆峒山名。指位於甘肅、河南、江西、四川等多地的山名,又作「空同」「空桐」。《山海經·海内東經》:「温水出崆峒山,在臨汾南。」 ④崆峒島名。指位於山東省煙台市芝罘區東北的島嶼。
● 峒
- 山洞。《集韻·送韻》:「峒,山穴。通作洞。」
- 山峰參差。《集韻·送韻》:「峒,山嵾嵳不齊。」
- 山嶺。《玉篇·山部》:「峒,山。」
- 少數民族聚居地。舊時對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如苗族、侗族、壯族)聚居地的泛稱。《宋史·高宗紀》:「詔江西、閩、廣、荆、湖諸路團教峒丁、槍杖手。」
- 宋代以後對西南地區某些州縣以下的行政單位稱呼。《宋史·蠻夷傳三·撫水州》:「平州初隸融州,亦羈縻州峒也。」
- 解放前海南島黎族以固定地區為基礎的政治組織,黎語稱「貢」。
英語 mountain in Gansu province
法語 grotte,caverne
【漢典】
峒 詳細解釋
峒 國語辭典
-
參見「崆峒山 」條。
名
-
早期海南島黎族政治組織的名稱。各峒以山嶺、河流為界,有固定的地域。如:「峒長」。
-
地名用字:➊ 苗、傜、僮、侗等民族的聚居區域。分布在廣西、貴州等部分山區。如「苗峒」、「黃峒」。➋ 山洞。如:「峒中」、「吉峒坪」。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