寢 基本解釋
寢 國語辭典
動
睡覺、臥息。如:「小寢」。《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
躺臥。《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矣。」
停止。《新唐書·卷一七三·裴度傳》:「汲黯在朝,淮南寢謀。」《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今聞鄧艾善能用兵,因此寢其事矣。」
隱瞞。唐·元稹《鶯鶯傳》:「誠欲寢其詞,則保人之姦,不義。」
形
像動物趴著的樣子。《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見寢石以為伏虎也。」
相貌醜陋。《史記·卷一○七·武安侯傳》:「武安者,貌寢,生貴甚。」清·魏禧〈大鐵椎傳〉:「時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寢。」
名
臥室、居室。如:「寢室」、「正寢」。《左傳·昭公十八年》:「子大叔之廟在道南,其寢在道北。」
宗廟收藏祖先衣冠的地方。亦泛指宗廟。《呂氏春秋·孟春紀·孟春》:「執爵于太寢。」《禮記·月令》:「寢廟畢備。」唐·孔穎達·正義:「寢,衣冠所藏之處。」
古代帝王的墳墓。如:「陵寢」。
© 漢典
〔古文〕𡨦
𡫒寑【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𠀤七稔切,侵上聲。【說文】臥也。【詩·小雅】乃寢乃興。【論語】宰予晝寢。
又【廣韻】堂室也。【爾雅·釋宮】無東西廂,有室曰寢。周制,王公六寢,路寢一,小寢五。路寢,冶事之所,小寢,燕息之地也。【公羊傳·莊三十二年】路寢者何,正寢也。
又寢廟。凡廟,前曰廟,後曰寢。【詩·小雅】奕奕寢廟,君子作之。【商頌】寢成孔安。【註】廟中之寢,所以安神也。
又陵寢。【史記·樂書】三代以前,未有墓祭。至秦始出寢,起於墓側。漢因秦制,上陵皆有園寢。
又凡居室皆曰寢。【禮·王制】庶人祭於寢。
又息也。【前漢·𠛬法志】兵寢
𠛬措。【唐書·裴度傳】汲黯在朝,淮南寢謀。
又寢丘,縣名,在汝南。【前漢·地理志應劭註】叔敖子所邑之地,後更名固始。
又叶衣檢切,音揜。【詩·小雅】乃安斯寢。叶上簟。簟音忝。 【集韻】亦作𡩠。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