嫔 基本解釋
嫔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嬪
〈動〉
(1) (形聲。從女,賓聲。本義:帝王的女兒出嫁)
(2) 同本義 [marry]
嬪,服也。謂服事人者。——《說文》
嬪婦也。——《爾雅》
釐降二女於嬀汭,嬪於 虞。——《書·堯典》
七月嬪婦。——《周禮·大宰》
(3) 跟從 [follow]
日嬪月隨。——《太玄·從》
詞性變化
◎ 嬪
〈名〉
(1) 古代婦女的通稱。亦對婦人的美稱 [woman]。如:嬪婦(國中婦人有德行者);嬪德(婦德);嬪儷(指妻);嬪則(爲婦的準則);嬪息(妻與子女)
(2) 帝王諸侯的姬妾 [a concubine of an emperor]
九妃六嬪。——《國語·齊語》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唐· 杜牧《阿房宮賦》
(3) 又如:嬪妃(帝王的女官和侍妾);嬪媵(嬪妾);嬪御(古代帝王、諸侯的侍妾與宮女);嬪娥(宮中的姬妾與宮女);嬪妾(宮嬪、侍妾);嬪妓(姬妾與歌舞女藝人)
(4) [古代] 宮廷中的女官 [a woman attendant at court]
往往令倚嬪御歌。——宋· 王儻《唐語林·雅量》
(5) 又如:嬪嬙(宮中女官,天子諸侯姬妾);嬪婦(宮中女官);嬪從(宮嬪、侍從);嬪侍(宮嬪侍從)
(6) 對亡妻的美稱 [deceased wife]
生曰妻,死曰嬪。——《禮記·曲禮》
婉彼幽閒女,作嬪君子室。——顏延之《秋胡詩》
◎ 嬪
〈形〉
(1) 通“繽”。衆多 [many]
嬪然成行。——《漢書·王莽傳》
(2) 又如:嬪然(衆多的樣子)
〔古文〕𡜷
𡝏姘
𡣑
𡤁【唐韻】符眞切【集韻】【韻會】【正韻】毗賔切,
𠀤音頻。【爾雅·釋親】婦也。【說文】服也。【書·堯典】
𡣕于虞。【詩·大雅】來嫁于周,曰
𡣕于京。
又【禮·曲禮】生曰妻,死曰𡣕。【註】
𡣕,婦人美稱。妻死,其夫以美號名之,故稱
𡣕。
又妃𡣕,婦官也。【禮·昏義】古者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
𡣕,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周禮·天官】九
𡣕,掌婦學之法,以敎九御,各率其屬,而以時御敘于王所。【正字通】禮記九
𡣕,無昭容等號。字彙九
𡣕下以昭容、昭儀、昭媛、修容、修儀、修媛、克容、克儀、克媛接連上文,誤。
又仙女號鬱𡣕,九華眞人,見【列仙傳】。
又𡣕然,多貌。【前漢·王莽傳】收復絕屬,存亡嬻廢,得比肩首,復爲人者,
𡣕然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