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 姑
- 稱父親的姐妹:~~。~父。~表(一家的父親和另一家的母親是兄妹或姐弟的親戚關係,如“~~兄弟”)。
- 丈夫的姊妹:小~子。~嫂。
- 舊時妻稱夫的母親:翁~。舅~。
- 少女,亦作婦女的通稱:~娘(a.未婚少女,“娘”讀輕聲;b.姑母)。道~。尼~。
- 暫且,苟且:~且。~息。
英語 father's sister; husband's mother
德語 Tante, Schwester des Vaters (姑姑)
法語 tante paternelle,jeune fille,religieuse,soeur du mari,en attendant,pour le moment
姑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女,古聲。本義:丈夫的母親)
(2) 同本義 [the mother of one's husband]
姑,夫母也。——《說文》
姑在則曰君姑,姑歿則曰先姑。又,婦謂夫之庶母爲少姑。——《爾雅》
如母而非母也,姑也。——《白虎通》
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公婆)愛其子,不能御。——唐· 李朝威《柳毅傳》
(3) 又如:翁姑;姑嫜(古時妻子對丈夫父母的稱呼,即公婆)
(4) 父親的姐妹 [aunt; the sister of one's father]
父之姊妹爲姑。——《爾雅》
問我諸姑。——《詩·邶風·泉水》
姪其從姑。——《左傳·僖公十五年》
(5) 又如:姑舅(姑母和舅父);姑姊(父之姐);姑姑;姑婿
(6) 丈夫的姐妹 [the sister of one's husband]
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牀。——《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7) 又如:姑嫂;小姑(丈夫的妹妹)
(8) 出家修行或從事迷信職業的婦女 [nun]。如:尼姑(出家修行的女佛教徒);道姑(女道士);三姑六婆
(9) 少女 [maiden]。如:村姑;姑娘家
(10) 孃家稱已經出嫁的女子 [married]。如:姑太太(已嫁的長輩女子)
詞性變化
〈副〉
(1) 姑且,暫且 [for the time being]
今姑貸汝,後不善自改,且復妄言,我當焚汝廬。——明· 高啓《書博雞者事》
(2) 又如:姑置勿論
〈動〉
(1) 姑息,無原則的寬容 [appease]。如:姑容(姑息寬容);姑恕(姑息寬容);姑縱(姑息放縱);姑徇(姑息徇私)
(2) 通“詁”( gǔ)。詁訓。以通行的文字解釋古代語言文字或方言字義 [explain archaic or dialectal words in current language]
姑形以形,以形務名。——《管子·心術》
(3) 吸飲 [take in;suck]
狐狸食之,蠅蚋姑嘬之。——《孟子·滕文公上》
常用詞組
姑 國語辭典
稱謂:➊ 婦女對丈夫母親的稱呼。如:「舅姑」、「翁姑」。《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謁諸姑。」漢·王充《論衡·偶會》:「父歿而子嗣,姑死而婦代。」➋ 婦女對丈夫姐妹的稱呼。如:「姑嫂」、「大姑」、「小姑」。《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唐·李白〈去婦詞〉:「回頭語小姑,莫嫁如兄夫。」➌ 子女對父親姐妹的稱呼。如:「姑媽」。《新唐書·卷一一五·狄仁傑傳》:「且姑姪與母子孰親?」
泛稱婦女。如:「小姑獨處」。《呂氏春秋·先識覽·先識》:「商王大亂,沉于酒德,辟遠箕子,爰近姑與息。」
出家修行的女子。如:「尼姑」、「道姑」。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逐朝每日到俺這觀裡來,與貧姑攀話。」
姓。如春秋時越國有姑浮。
暫且。如:「姑且一試」。《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廣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音孤。【爾雅·釋親】婦稱夫之母曰姑,父之
𡛷妹亦曰姑。王父之
𡛷妹曰王姑。【詩·邶風】問我諸姑。
又婦謂夫之女妹曰小姑。【新婦詩】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又【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以姑息。【註】姑,且也。息,休也。○按尸子曰:紂棄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語。註:姑,婦女也。息,小兒也。
又且也。【書·酒誥】姑惟敎之。
又星名。【歲時記】黃姑牽牛星,一曰河鼓也。
又國名。【左傳·昭九年】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杜預註曰樂安博昌縣北有蒲姑城。
又【尚書序】周公告召公,作將蒲姑。
又有亳姑,𠀤亡。
又山名。麻姑,在建昌南城縣西南。道書,三十六洞天之一,顏眞卿有麻姑壇記。李覯有麻姑山賦。
又從姑山,在縣東南,以山次于麻姑因名。
又姓。姑浮,越大夫。
又作姑,邪道所出也。【後漢·王莽】傳】三萬餘人南出棗街作姑。
又三姑,三尸也。【酉陽雜俎】人有三尸,上尸淸姑,中尸白姑,下尸血姑。
又祀姑,幡名。【吳語】吳王與晉爭長,乃戒夜中官師擁鐸建祀姑。
又金僕姑,矢名。【左傳·莊十一年】公以金僕姑射南宮長萬。
又䑕姑,牡丹名。見【本草綱目】。
夫母也。从女古聲。古胡切
(姑)夫母也。釋親曰。婦偁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則曰君舅君姑。
𣳚則曰先舅先姑。按聖人正名之義。名有可叚借通用者。有不可叚借通用者。可叚借者舅姑是也。故母之晜弟爲舅。夫之父亦曰舅。妻之父曰外舅。夫之母曰姑。男子偁父之姊妹亦曰姑。偁妻之母曰外姑。葢白虎通云。舅者、舊也。姑者、故也。舊故之者、老人之偁也。故其偁可氾用之。不可叚借者父母是也。故同姓有父母。異姓無父母。夫之父母未聞偁父母也。姑之夫未聞偁父也。姑未聞偁母也。母之兄弟未聞偁父也。母之兄弟之妻未聞偁母也。從母之夫未聞偁父也。惟外祖父外祖母則以父之父母例之而得偁。從母則以父之昆弟偁從父例之而得偁。從母之子亦以從父昆弟例之而得偁。凡同姓五服之外及異姓之親衹偁兄弟。無偁昆弟者。古人偁謂之嚴也。今天下之名不正者多矣。盍反諸經乎。許於舅舉母之昆弟。於姑舉夫母。各舉男女所冣尊以發舅姑之例也。姑之字叚爲語䛐。卷耳傳曰。姑、且也。从女。古聲。古胡切。五部。
姑 字源字形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