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外耳道
外耳道:外耳道是自耳甲腔深處的外耳門向內側延伸到鼓膜的彎曲管道,可把耳郭收集的聲波傳導至鼓膜,方向是先向內前上,轉向內後上,再轉向內前下;在成人長約2.5~3.5cm。因鼓膜位置傾斜,故外耳道的前下壁(3.1cm)較後上壁(2.5cm)爲長。外耳道的外側1/3以外耳道軟骨爲基礎,爲軟骨性外耳道,內側2/3以骨爲基礎,爲骨性外耳道。兩者交界處較狹窄;狹窄處距外耳門約2cm,外耳道最狹窄處稱爲峽,有阻止異物進入外耳道侵害鼓膜的作用。外耳道軟骨和耳郭軟骨相連續,臨牀上檢查鼓膜時,將耳郭向上後提起,可使外耳道變直,便於觀察。嬰幼兒骨性外耳道發育未全,軟骨性外耳道的底與頂靠近呈裂隙狀,且朝向內前下方,檢查鼓膜時,須將耳郭拉向下,耳屏牽向前。外耳道的皮膚薄,與軟骨膜及骨膜緊密相連。軟骨性外耳道的皮膚富有毛囊、皮脂腺及耵聹腺,是癤腫的易發部位之一。耳毛及耵聹具有防蟲、防塵、防水和保持空氣溫暖的作用。外耳道四壁與一些重要結構毗鄰:前壁內側部接顳下頜關節;前壁外側部和下壁與腮腺爲鄰。骨性外耳道上壁接顱中窩;後壁與乳突小房爲鄰。外耳道最深部上方鄰接鼓室上隱窩;後上分鄰接乳突竇。這些毗鄰關係與疾病的蔓延及手術入路的選擇有關。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