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繆侯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壯繆侯
- 壯繆侯,諡號名。在蜀漢名將關羽死後, 後主劉禪景耀三年追諡為壯繆侯 ,三國志記載「時論以為榮」,也省稱為壯繆。
諡號釋義
一,「壯繆」中的壯
按照周朝的諡法,"壯",威德剛武曰壯;赫圍克服曰壯;死于原野曰壯;勝敵克亂曰壯;好力致勇曰壯;屢行征伐曰壯;武而不遂曰壯;武德剛毅曰壯;非禮弗履曰壯。 縱觀關羽一生的事蹟,這裡面似乎有好幾個都可以適用於他:
1,死于原野:關羽最終敗走麥城,死於戰事。這個諡號帶有一定惋惜的意味;
2,勝敵克亂:關羽在襄樊戰役中消滅于禁、龐德的軍隊,威震華夏;
3,好力致勇:關羽在白馬曾經於萬眾之中斬殺顏良。這個諡號帶有肯定;
4,屢行征伐:關羽鎮守荊州期間也多次對曹魏的地盤展開小規模的騷擾,之後又發動大規模襄樊戰役。這個諡號也是帶有肯定和否定兩層意味;
5,武而不遂:關羽有勇武,也有較強的軍事實力,但是最終襄樊戰役卻一敗塗地,有能力但沒有成功。這個諡號也是既肯定又惋惜;
6,武德剛毅:關羽有武有德,而且剛猛。
觀趙雲順平候諡號:「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其中「平」用兩例八字。由此可知,在當時,關羽「壯繆」中「壯」應當是多例並用!
再觀同時期徐晃、許褚諡號「壯候」,由此可知,在當時,關羽「壯繆」中「壯」應當是美諡!
所以,「壯」這個諡號是對他的勇武、軍事功績的肯定以及結局的惋惜。
二,「壯繆」中的繆
諡法歷代皆有差異,例如趙雲順平侯,解析是克定禍亂曰平,但先秦的諡法卻是克定禍亂曰武。
所以繆之一字,因不知季漢諡法,而說法眾多,以下皆為各方推測,僅供參考。
1,惡諡說
說法一:《三國志集注》記載梁章钜修《四庫全書》時曰:壯繆並非美諡,不知當時何以取此。今殿本改為「忠義」,傳末刊載乾隆諭旨云云。
說法二: 按照先秦諡法:「繆」-----名與實爽曰繆;傷人蔽賢曰繆;蔽仁傷善曰繆。又有蔡邕《獨斷》「名實過爽曰繆」
故,關羽「繆」之一字,應當是名與實爽,意思是名氣和實績不相符合、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應為對美諡「壯」的補充,一字功一字過,為惡諡!
2,善諡說。
說法一:《趙雲傳》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追諡,時論以為榮。
善諡流芳百世,惡諡遺臭千古,「時論以為榮」,當為美諡!
說法二:曹魏吳質死後,諡號醜侯,吳質兒子不服上書抗議,遂改諡。
結合趙雲傳,關羽如果是惡諡,不知道關羽子女是不是都是死人,會跟著拿惡諡當榮耀,甚至也都不知道上書求解的。
說法三:通假說
明朝的程敏政說:按繆穆古通用,若秦穆魯穆在《孟子》,漢穆生、晉穆彤在史皆為繆。宋岳飛諡武穆,意與此同。今乃以為惡諡,如諡法「武功不成曰繆」,蔡邕《獨斷》「名實過爽曰繆」,豈理也哉!若果為惡諡,則史不應雲追諡之典,時論以為榮矣。考諡法「布德執意曰穆,中情見貌曰穆」。《禮記·大傳》「以序昭穆」,
古本「穆」作「繆」,左傳「穆」多作「繆」,是「穆」「繆」古今皆通。
梁章钜修《四庫全書》曰:壯繆並非美諡,不知當時何以取此。今殿本改為「忠義」,傳末刊載乾隆諭旨云云。
《三國志集解》盧弼:程說極允,梁說非是。後代易諡,原無不可,更易本傳,則不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