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城下之盟
◎ 城下之盟 chéngxiàzhīméng
[a treaty signed under coercion;humiliating treaty of peace] 敵軍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被迫簽訂的條約
-----------------
國語辭典敵國軍隊兵臨城下,抵擋不住,被迫與敵人簽訂和約。語出《左傳.桓公十二年》:「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後用以比喻戰敗屈服的意思。唐.楊炎〈大唐河西平北聖德頌.序〉:「二月乙丑,皇帝以五命之服詔太僕崔偁總中權,專上將,誓軍前之士,卻城下之盟。」《東周列國志.第五五回》:「君民效死,與城俱碎,豈肯為城下之盟哉?」
© 漢典
城下之盟 成語解釋
城下之盟
【解釋】指在敵方兵臨城下時被迫簽訂的屈服的和約。
【出處】《左傳·桓公十二年》:“大敗之,爲城下之盟而還。”
【示例】國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與城俱碎,豈肯爲~哉。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五回
【近義詞】身不由己、不由自主
【反義詞】自食其力、自強自力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用於政治與軍事方面
© 漢典
城下之盟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城下之盟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