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列国 成語解釋
周遊列國
【解釋】周遊:全都走到,遊遍。原指孔丘帶著他的學生周遊當時的許多國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張。後指走遍各地。
【出處】曹余章《上下五千年·孔子周遊列國》:「孔子的學生說:『魯君不辦正事,咱們走吧!』打那以後,孔子離開魯國,帶著一批學生周遊列國,希望找個機會實行他的政治主張。」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旅行
【示例】扁鵲深入民間,『~』,『隨俗為變』,解除人民疾病的痛苦。 ◎陶鑄《崇高的理想》
【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到各諸侯國遊學,因孔子是保守派,與當時諸侯爭霸不合拍,常常受到冷遇。一次孔子與弟子走散,孔子呆在東門旁發呆,子貢問鄭國人孔子在何處。鄭國人說東門邊有個老頭子像一隻喪家之狗在發呆
© 漢典
周游列国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周遊列國
- 孔子周遊列國是從魯國出發,大致走了衛國、曹國、宋國、齊國、鄭國、晉國、陳國、蔡國、楚國、等地。現如今大致路線曲阜——菏澤——長垣——商丘——夏邑——淮陽——周口——上蔡——羅山,然後原路返回。”從55歲到68歲,孔子帶着他的若干親近弟子,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在魯國周邊遊歷。從《孔子歷史地圖集》書內“孔子周遊列國圖”標註的線路圖來看,孔老夫子當時周遊的,有衛、曹、宋、鄭、陳、蔡、楚諸國。說起來不算少,但大多是春秋時期的蕞爾小國。楚算是大國,但孔子只到了楚國的邊境。孔子還打算西去晉國,但由於時局不好,結果只是在黃河邊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命也夫!”最終連黃河也沒過。
- 出自論語,現用於旅行。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