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吹毛求疵
◎ 吹毛求疵 chuīmáo-qiúcī
[nitpick;find fault] 有意抓住人的小過失
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證其君。——《漢書》
一心只想參了他的功名,卻尋不出他的短處來,便要吹毛求疵,也無處可求。——《二刻拍案驚奇》
-----------------
國語辭典吹開皮上的毛,尋找裡面的小毛病。語本《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後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傳》:「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證其君。」也作「吹毛求瑕」、「吹毛取瑕」、「吹毛索疵」。近尋瑕索瘢,有意挑剔反隱惡揚善
英語 lit. to blow apart the hairs upon a fur to discover any defect (idiom); fig. to be fastidious, nitpick
德語 an allem herumnörgeln, überall ein Haar in der Suppe finden, herummäkeln (V)
法語 (expr. idiom.) chercher la petite bête
© 漢典
吹毛求疵 成語解釋
吹毛求疵
【解釋】求:找尋;疵:毛病。吹開皮上的毛尋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出處】《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難。”
【示例】若~,天下人安得全無過失者? ◎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一
【近義詞】洗垢求瘢、無中生有
【反義詞】寬大爲懷、寬宏大量、通情達理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用於指故意挑剔爲難人
© 漢典
吹毛求疵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吹毛求疵 (成語)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