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麗 網路解釋
wikipedia
高句麗(中文拼音:Gāogōulí、注音:ㄍㄠ ㄍㄡ ㄌㄧˊ、朝鮮語:고구려/高句麗,前37年-668年),,也作「高句驪」,又名「句驪」、「勾驪」,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古國。據《好太王碑》、《三國史記》和多部中國《二十四史》記載,西元前37年扶餘王子高朱蒙,南下在卒本川建立高句麗。建國後,高句麗迅速擴張,逐步吞併了其周邊的扶餘、沃沮、東濊並吞併漢四郡。5世紀好太王和長壽王統治期間,高句麗進入全盛時期,之後的1個世紀裡,保持了在朝鮮半島對新羅、百濟的壓倒性優勢,控制了今朝鮮半島大部和今中國東北的南部地區。隋唐時期,高句麗不斷與隋唐王朝交戰,國力陷落,668年被唐朝與新羅聯軍所滅。
高句麗立國705年,在東亞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曾在與倭戰爭中擊敗入侵朝鮮半島的倭寇,並在與隋戰爭中擊退隋朝數十萬大軍。高句麗的歷史文化已經成為朝鮮半島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980年代起,高句麗爭議浮出水面,由於高句麗本源於中國境內,後擴展至朝鮮半島的特殊地理位置,國土略涉今日的中國東北、朝鮮大部及韓國北部。三國都認為高句麗自始至終是自己本國的原始民族或地方政權。另外日本學者的騎馬民族征服王朝說也認為高句麗、扶餘可能為日本民族的起源。
前37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668年終結的國家或政權|高句麗|朝鮮半島朝代|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東北歷史|已不存在的亞洲君主國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