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阿彌陀佛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南無阿彌陀佛 (佛教術語)
- 南無(讀音納莫)阿(讀音婀)彌陀佛,出自《觀無量壽經》。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壹、玄義分“六字釋"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 《觀無量壽經》曰:“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印光法師文鈔-複馬宗道居士書一》佛號上之南無二字,必須要作納莫之音讀。其義,白話注後詳說之,不可讀本音。(術語)Namo amitābhāya buddhāya又,Namo amitayus buddhāya,又作南無阿彌陀佛陀耶,譯曰歸命無量光覺,無量壽覺。昔有人問六祖大師雲,念佛有何利益?六祖答曰:念此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為萬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見性之慧燈,是破地獄之猛將、斬群邪之寶劍,五千大藏之骨髓,八萬總持之要門,十方虛空之無際,廣大一性之圓明,開黑暗之明燈,脫生死之良方,渡苦海之舟航,出三界之徑路。淨土門稱之為六字名號。歸命者,眾生一心仰賴阿彌陀佛,即眾生之信心也。無量壽覺或無量光覺者,佛助一切眾生行體成就也。蓋眾生之信心與阿彌陀佛助眾生之行體皆具足於此六字內。此謂機法一體之南無阿彌陀佛也。真言之口傳以此名號為陀羅尼,為金剛界五佛。
wikipedia
南無阿彌陀佛(梵語:नमोऽमिताभा,Namo Amitābha),該詞出自《觀無量壽經》:“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漢傳佛教淨土宗以念誦“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作為一個念佛修行方法,來達到轉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稱念六字名號,願生西方淨土,乃廬山慧遠等所提倡;當時不是稱名往生,乃藉稱名而觀想,為專注思惟而念佛。後曆曇鸞、道綽至善導即倡“念佛往生”,而主張他力念佛。
名稱來源:“南無阿彌陀佛”是梵文Namo Amitābha的音譯,Amitābha(無量光佛)也可以寫為Amitāyus(無量壽佛)。
“阿彌陀佛”主要來自於《佛說阿彌陀佛經》中“其土有佛,號阿彌陀”,“阿彌陀”是佛的名號,所以也有“阿彌陀如來”的稱呼。鳩摩羅什《佛說阿彌陀經》中,將“無量壽佛”、“無量光佛”二合翻譯為“阿彌陀佛”;但在玄奘譯本和現代學者馬克斯·繆勒收集的梵本的《阿彌陀經》中,並沒有將兩者合為“阿彌陀佛”而是多稱為“無量壽佛”。
淨土宗術語|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