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南朝 (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方四朝總稱)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東晉滅亡之後隋朝統一之前存在於中國南方以建康(今南京)爲都城的四個朝代的總稱。公元420年東晉滅亡,劉宋取代東晉,在中國南方地區相繼出現了宋、齊、樑、陳四個漢人政權,史稱“南朝”,嫡傳華夏文化之正朔,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奉南朝爲正統。南朝與鮮卑人或鮮卑化漢人在中國北方地區建立的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等北朝政權對峙,合稱南北朝。南北朝是一個戰事頻發、同時英雄輩出的時代,也是一個各民族融合的高潮時期,中華民族在這個時期經歷了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南朝繼承了東晉的疆土,其範圍爲中國南方——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其中:劉宋最大,北疆達到黃河;南陳最小,只有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狹小國土。南朝是繼東晉之後,由漢族在南方建立起來的朝廷。雖然南朝的4個政權各自存在都只有幾十年,但作爲漢族政權在南方的統治,爲漢族文化在秦嶺淮河以南地區的傳播作出貢獻,同時在南方興起了建康、江陵、揚州、成都等大城市,中國南方取得了很大發展。南朝在中國歷史上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客觀上爲華夏文明的延續、發展和傳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南朝時期的建康城和同時期的羅馬城並稱爲“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以建康爲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南朝 (詞語解釋)
中國南北朝時期,據有江南地區的宋、齊、樑、陳四朝的總稱。因四朝都建都於建康,即今南京市,故後人或借指南京。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