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半两

拼音 bàn liǎng

注音 ㄅㄢˋ ㄌㄧㄤˇ

半两 詞語解釋

解釋
  • 古代錢幣名。
  • © 漢典

    半两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半兩

  • 戰秦及漢初銅幣名。銅鑄,圓形方孔,小樣錢徑一般爲2.5-2.77釐米,重 12 銖(我國古代規定 1 兩爲 24銖)2.5-3.35克。大樣爲3.12-3.72釐米,重量在7g-14g左右,重量達14g以上者比較稀有。半兩錢個別有外郭,背平素,面文“半兩”二字。存世有戰國半兩、秦半兩、漢半兩三種。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規定以外圓內方的半兩錢爲全國通行的貨幣,這是我國最早的統一貨幣。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止戰國時各國形制輕重不同的貨幣,實行幣制統一,改幣制爲二等:黃金爲上幣,以鎰(有十六兩、二十兩、二十四兩三說)爲單位,供鉅額支付,如帝王賞賜、貴族間饋贈等之用;圓形方孔的銅幣爲下幣,承統一前秦的幣制,文曰“半兩”(重十二銖),供日常交易用,禁民私鑄。秦漢一兩合今約十六克,半兩約八克。但傳世秦半兩錢輕重差異很大,輕的六克多,重的在二十克以上,介乎其中的則重十幾克,成色也很不一律。司馬遷說秦“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爲下幣。然各隨時而輕重無常”。
  • 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鑄五銖錢後,半兩錢遂正式廢罷,但圓形方孔的銅幣式樣一直流傳下來,直至清末。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鈑梁
      2. 扮靓
      3. 伴奏
      4. 拌了
      5. 伴儅
      6. 办好
      7. 伴党
      8. 办结
      9. 蛧蜽
      10. 伎俩
      11. 混沌魍魉
      12. 雕虫伎俩
      13. 鬼魅伎俩
      14. 征兩
    相關詞語
      1. 半中腰
      2. 半筹不纳
      3. 半刻
      4. 半饱
      5. 半臂
      6. 半合儿
      7. 一多半
      8. 霄半
      9. 思过半
      10. 少半
      11. 夜半
      12. 小半
      13. 两帝
      14. 两程
      15. 两口子
      16. 两手空空
      17. 两样
      18. 两院制
      19. 百两
      20. 颠斤播两
      21. 道三不着两
      22. 弹斤估两
      23. 分斤拨两
      24. 争斤论两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