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 匹
- 量詞(a.指整卷的綢或布;b.指馬、騾等)。
- 單獨:~夫(a.一個人,泛指平常人,如“國家興亡,~~有責”;b.指無學識、無智謀的人,如“~~之勇”)。
- 相當,相敵,比得上:~敵。~配。
英語 bolt of cloth; counter for horses
德語 verbinden, anpassen ,einer,eine,eines von einem Paar ,Kollege, Freund, Kamerad ,ordinäre Person ,Verschluss für Kleider ,ZEW für Pferde, Esel, Maulesel ,ZEW für Stoffballen
法語 partenaire,un élément d'une paire
匹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匹
〈名〉
(1) (會意。據金文,象以山崖的凹凸不平來比喻布的摺皺。本義:中國古代計算布帛的單位,四丈爲匹)
(2) 量詞。用於紡織品或縲馬等[bolt;piece]
匹,四丈也。——《說文》
遂成丈匹。——《後漢書·列女傳》
半匹紅綃一丈綾。——唐· 白居易《賣炭翁》
(3) 又如:匹練(一匹白絹);匹帛(泛指紡織品);匹段(泛指絲織品)
(4) 志同道合的人;伴侶;配偶 [company]
常以鰥曠多感,或謀新匹。——李朝威《柳毅傳》
(5) 又如:匹夫匹婦(指平民男女。泛指常人);匹夫小諒(指老百姓所抱守的小節小信);匹夫溝瀆(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節);匹羣(猶伴侶,夥伴);匹雙(匹偶,配偶)
(6) 同類;友輩 [friend generation]
無怨無惡,率由羣匹。——《詩·大雅·假樂》
(7) 又如:匹疇,匹儔(同類);匹儕(同類;同伴)
(8) 匹敵,對手 [match]
似此良醫,世罕其匹,未可廢也。——《三國演義》
(9) 又如:世無其匹
(10) 二人 [two persons]
疇匹,二人爲匹,四人爲疇。——玄應《一切經音義》
(11) 雌雄 [female and male]。如:匹居(雌雄同居);匹處(雌雄同處);匹耦(雌雄配對)
(12) 成對 [pair]。如:匹鳥(成對的鳥);匹植(成對成行地種植);匹禽(成對的鳥)
(13) 通“譬”。比喻 [metaphor;analogy]
匹諸俘僞。——魏· 賈思勰《齊民要術》
匹如元不到京來。——元稹《酬樂天醉別》
詞性變化
〈動〉
(1) 匹敵;比得上,相當 [compare;be equal to]
作豐伊匹。——《詩·大雅·文王有聲》。傳:“匹,配也。”
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懷質抱情,獨無匹兮。——《楚辭·九章·懷沙》
(2) 又如:天下誰能匹;匹休(比配;媲美);匹比(比);匹耦(投合);匹遇(遇合);匹亞(不相上下,勢均力敵);匹馳(並馳)
(3) 匹配;相配 [be a match for]。如:匹偶(婚配)
(4) 正對着;衝着 [be right against(one's face)]。如:匹頭匹腦(對準頭臉);匹頭(迎面,劈頭)
〈形〉
(1) 單獨 [single]。如:匹馬(一匹馬。亦指單身獨騎) “疋”
(2) 另見 yǎ
常用詞組
匹 國語辭典
量詞。計算布帛類紡織品的單位。如:「一匹布」、「兩匹綢子」。
朋友。《禮記·緇衣》:「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漢·鄭玄·注:「正當為匹字之誤。匹謂知識朋友。」
配合。《左傳·桓公十年》「匹夫無罪」句下唐·孔穎達·正義:「庶人惟夫妻相匹。」
比較、相比。《莊子·逍遙遊》:「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實力相當的。如:「匹配」。《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秦晉匹也,何以卑我?」
單獨的。如:「匹婦」、「匹夫」。
量詞。計算馬、騾、驢等牲畜的單位。如:「一匹馬」、「兩匹驢」、「單槍匹馬」 。
【唐韻】譬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僻吉切,𠀤品入聲。【說文】四丈也。【正譌】四丈則八端,故从八。从匸,象束帛形。【前漢·食貨志】布帛廣二尺二寸爲幅,長四丈爲匹。【小爾雅】倍兩謂之匹。【廣韻】俗作疋。
又偶也。【詩·大雅】率由羣匹。【註】成王循用羣臣之賢者,其行能匹偶己之心。
又【廣韻】配也,合也,二也。【爾雅·釋詁】匹,合也。【註】謂對合也。【疏】匹者,配合也。【詩·大雅】作豐伊匹。
又【禮·緇衣】惟君子能好其匹。【註】匹謂知識朋友。
又妃匹。【漢匡衡政治疏】匹妃之際,生民之始。
又【左傳·桓十年】匹夫無罪。【註】庶人夫妻相匹。其名旣定,雖單亦匹,故通謂匹夫匹婦。
又馬曰匹。【周禮·夏官註】四匹爲乘。
又【藝文類聚】馬光景一疋長,故曰疋。【正譌】馬影四丈,亦借用匹,別用疋。
又通作騖,音木。【禮·曲禮】庶人之摯匹。
四丈也。从八匸。八揲一匹,八亦聲。普吉切文七
(匹)四丈也。按四丈之上當有布帛二字。襍記曰。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鄭曰。納幣謂昏禮納徴也。十箇爲束。貴成數。兩兩合其卷。是謂五兩。八尺曰尋。五兩、兩五尋、則每卷二丈也。合之則四十尺。今謂之匹。猶匹偶之云與。周禮。凡嫁子、娶妻。入幣䊷帛無過五兩。鄭曰。五兩、十端也。每端二丈。按二丈爲一端。二端爲兩。每兩爲一匹。長四丈。五兩則五匹爲一束也。凡古言束帛者、皆此制。凡言匹敵、匹耦者、皆於二端成兩取意。凡言匹夫、匹婦者、於一兩成匹取意。兩而成匹。判合之理也。雖其半亦得云匹也。馬稱匹者、亦以一牝一牡離之而云匹。猶人言匹夫也。○按字之本義有難定者。如襍記注今謂之匹、猶匹偶之云與。是以匹偶爲本義。而帛二兩爲引申之義也。與許說迥異。四丈爲匹之云。三代時經傳不見。其字从八。八者、別也。夫婦有別。故謂之匹。从匚。亦取別嫌明微意與。鄭意或當如是。从八。謂八之數隱其中。會意。八揲一匹。說从八之意。揲者、閱持也。閱持者、更迭持之而具數也。筮者揲之以四。此揲之以八。八尺者五而得四丈。故其字从八。所以揲之以八者、度人之兩臂爲尋。今人於布帛猶展兩臂度之也。八亦聲。古音八讀如必。普吉切。十二部。
匹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ʰi˨˩˦ 唐代读音 *pit日语读音 TAGUI TAGUU韩语罗马 PHIL MOK现代韩语 필越南语 thất
客家话 [梅县腔] pit7 [沙头角腔] pit7 [客英字典] pit7 [宝安腔] pit7 [客语拼音字汇] pid5 [台湾四县腔] pit7 [陆丰腔] pit7 [海陆腔] pit7 [东莞腔] pit7粤语 pat1潮州话 pig4 (phik 旧时:phit) 「揭阳」pêg4 (phek)
近代音 滂母 齊微韻 入聲作上聲 匹小空;中古音 滂母 質韻 入聲 匹小韻 譬吉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滂母 屑部 ;王力系统:滂母 質部 ;
匹 字源字形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